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一条拥军路,三十一年不停步——记淮安区痴情拥军的六旬老人李晓红

融媒体记者杜勇清曹政

他做过知青,当过工人,下岗后自主创业。31年前的一次慰问演出,让他从此与军营结缘。正是从那一年起,寒来暑往,星移斗转,他的青春岁月始终与一件事紧紧相连——拥军。

一条拥军路,三十一年不停步。31年来,从三十而立、满头青丝,到年过花甲、鬓发染霜,他把那份对军营的热爱、对军人的崇拜,化作了铿锵的步履,进军营搞演出,帮部队搞建设,给战士送美食,开展拥军活动500余场次,为驻军部队节约开支超过30万元。

他,就是61岁的痴情拥军老人——淮安市“十佳拥军模范”、淮安区拥军协会会长李晓红。

“参军虽然落了空,可以慰问演出当义工”

李晓红打小有一个梦想:“穿上军装,手握钢枪,为祖国和人民站岗。”然而,梦想的破灭却让他多少有些猝不及防。

那是1976年秋,李晓红高中毕业,恰逢部队招兵。李晓红兴冲冲报了名,过了体检关,结果在政审上卡了壳。因为家里“成份”不好,李晓红应征入伍的事,黄了。

李晓红有一个爱好——文艺演出。1987年夏天,已经从农场知青变身为淮安地毯厂工人的李晓红,得知厂里在组织文艺骨干,随同当时的淮安县(现淮安区)文化馆一道,上驻军某旅高炮营慰问演出。“参军虽然落了空,可以慰问演出当义工,这个机会无论如何不能错过。”李晓红回忆,到了部队,看着几百名官兵热切的眼神,自己连麦克风都没用,第一个蹦上舞台,扯开嗓子就唱,边唱边与战士们互动,把一首《卖汤圆》唱得手舞足蹈。

“一曲结束,紧接着又表演了哑剧、小品。”时任高炮营教导员的郑世顺,至今对李晓红初到军营演出时的情景印象深刻,“这个人不光能说会道,吹拉弹唱也样样精通,上了舞台浑身是戏,战士们欢喜得不得了。”

战士们越欢喜,李晓红越来劲。节日慰问、新兵下连队、老兵退伍,只要搞演出,他场场必到。唱完歌、演完小品,写得一手好字的李晓红,还时常为部队文化建设当义工,制作宣传标语、出黑板报、组装宣传板,油印、装裱,忙前忙后闲不住。用他的话说:“这辈子当不了军人,能为部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就算不白活。”

很快,在驻军某旅高炮营,李晓红成了“红人”。战士们有啥心事,都愿意找他掏心窝子。高炮营也在征得上级批准后,破例聘请李晓红担任“编外指导员”。

“工作虽然下了岗,拥军的事情不能断档”

1998年,淮安地毯厂经营不善,在厂里担任了4年团委书记、6年厂长助理的李晓红,下岗了。领完最后一笔仅有360元的工资,李晓红一家老小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工作虽然下了岗,拥军的事情不能断档。”那段日子,到处打零工、整天忙于生计的李晓红,心心念念的依然是军营,是战士。拥军,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信念,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滋养。问题是,下岗后,这条拥军的路,该怎么走?

李晓红有办法。10余年间,拥军路上一同参加文艺演出的活跃分子,李晓红挨个上门拜访。几天后,一支40多人的队伍便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块,唱念做打各有分工,相声、小品,口技、哑剧,唱歌、跳舞,应有尽有。

这支队伍,年龄最小的20岁刚出头,最大的70多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把欢乐带给驻军部队,带给淮安“最可爱的人”。没有音响器材,缺少锣鼓家什,大家就自掏腰包;风里来,雨里去,不拿一分钱酬劳。而负责领衔的李晓红,除了登台表演,同时还肩负起编剧、导演角色,搞创作,排节目,带着队伍跑军营,忙得不亦乐乎。

一年后,通过自主创业创办了婚庆公司的李晓红,日子刚刚开始变得宽裕,就迫不及待地出资购买慰问品送往军营。直至今日,这项开支,李晓红年年雷打不动。拥军31年间,他个人用于购买拥军慰问品和演出设备的支出多达十数万元。

在李晓红的带动下,近几年来,李晓红的姐姐、儿子、儿媳、亲家、徒弟等“亲友团”,也纷纷加入到拥军行列。“只要听说上部队去慰问,个个争先恐后,出钱出力出节目,”李晓红高兴地说,“今年端午节,我姐姐比我还积极,提前两天就备好了糯米、粽叶,跟我一起到部队教战士们包粽子。看着战士们满脸的兴奋劲,那种感觉,真好。”

“部队虽然调了防,

只要想干不愁没地方”

时间回到2003年。这年,李晓红担任“编外指导员”的驻军某旅高炮营接到上级命令,整体调防离开淮安。

消息传来,李晓红心里不是滋味。战士们也个个哭红了眼睛,舍不得离开淮安这座军民鱼水情深的“全国双拥模范城”,更舍不得离开这个能歌善舞,给军营带来欢声笑语的“知心大哥”。

不过,战士们明白,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李晓红也明白,部队调防是国防建设的需要,自己多年来乐此不疲地开展拥军活动,初衷就是为支援国防建设尽一点绵薄之力。看着战士们渐渐远去的身影,年复一年从拥军路上获得精神滋养的李晓红,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这条拥军的路,今后该怎么走?”

怎么走?路有千万条。“部队虽然调了防,只要想干不愁没地方。”2004年,在彼时楚州区(原县级淮安市,现淮安市淮安区)双拥办的帮助下,李晓红豁然开朗,找到了答案:“转移‘阵地’,由区双拥办牵线搭桥,与武警淮安支队楚州中队‘结亲’,在拥军的路上,甩开大步继续向前。”

这一次,李晓红不仅有了拥军的新“阵地”,还将拥军的内容从过去的慰问演出、军民联欢、义工服务,拓展到了千方百计帮助部队战士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发挥特长给新婚战士主持婚礼等多个方面,也把拥军这项伟大的事业,做出了“新花样”。

今年7月1日,党的生日。有着26年党龄的李晓红,突然有了一个“奇思妙想”:为武警淮安支队执勤二中队(即原武警淮安支队楚州中队)推出“每周一菜”拥军项目。“我19岁起就经常被人请去打下手、做帮厨,趁机偷师学艺,练出了一手好厨艺,烹炒煎炸不在话下,最拿手的就是淮扬菜,”李晓红说,“战士们远离家乡到淮安来奉献青春,我要亲手下厨,每个星期到部队教他们烧一道地道的淮扬菜,让他们在‘第二故乡’得到味蕾享受的同时,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12月27日,又到了李晓红“‘每周一菜’送军营”的日子。上午十时三十分,李晓红带上食材,直奔武警淮安支队执勤二中队。“今天教大家做的这道淮扬菜叫大煮干丝,淮扬菜讲究充分释放食材的原汁原味,因此上汤最好用熬制的鸡汤、肉汤,尤其要把握火候。”站在军营炊事班的灶台前,头戴厨师帽、身穿厨师服的李晓红,一边给“拜师学艺”的炊事员李子寒传授烹饪淮扬菜的要诀,一边现场操作示范。

几分钟后,一盘色香味美的大煮干丝热气腾腾出了锅、上了桌。围在桌边的战士们早已按耐不住,大饱口福来了个“光盘行动”。再看李晓红“师徒”二人,脸上的笑容像花一样灿烂。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99421,"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9/0212/6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