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文字——我市农机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广袤的淮安大地呈现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各种农业机械成为千家万户“三秋”生产的主力军:黄澄澄的稻田里,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秸秆打捆机巡回捡拾打捆,灭茬旋耕开沟播种一体机播种下小麦……农业机械成了田间收种耕作名副其实的“主角”。

淮安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闻名遐迩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和“中国优质稻米强市”。随着农机化的发展,农作物产出的效率及效益不断提升,我市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不断转变,不但节省了农时,还节省了人力,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推进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是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按照“补短板、拓领域、调结构、提增效”总体思路,聚力创新突破,突出重点重抓,实现了农机化发展由中级向高级阶段的跨越,奏响新时代农机化发展最强音。我市优质高效的农机化服务得到了上级重视,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农机化司领导先后来淮视察农机化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近年来,市农机局被表彰为“全国农业先进集体”,我市创成苏北首个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市,并成为“十三五”期间全省首个创成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市的地级市。

政策创新提升农机惠农实效

工程机械紧张作业、运输卡车来回穿梭、建设工作如火如荼。今年6月,记者在涟水县大东镇志文农机合作社烘干中心施工现场,看到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据悉,除国家补贴外,该县对低温循环式处理能力达12吨(含)以上且为本地作业服务的烘干机械,给予单台1万元作业奖补;对新建且作业批次处理能力达60-100吨、库房和配套辅助设施齐全的烘干中心,给予3万元作业奖补;对当年新建且作业批次处理能力达100吨以上、库房和配套辅助设施齐全的烘干中心,给予5万元作业奖补。在政策的推动下,涟水县今年预计建成烘干能力60吨以上且运作正常的粮食烘干中心15个。

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国家和省支农惠农政策,最大化地争取上级的关心和支持,并结合地方实际加以创新和发展,力求最高效地发挥政策引导的乘数效应。我市在政府网站设立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与移动公司合作开发“平安农机通”APP,确保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农机化的政策变化。

同时,我市优化补贴机具结构,突出烘干等粮食生产关键环节、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高效设施农机化发展所需机具的补贴。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近五年,全市农机化总投入40.4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12.4亿元,拉动地方各级财政、单位集体和农民投入28亿元,惠及全市5万个农户及农机合作社。

市场引导推动农机产业化经营

选种浸种、流水线育秧播种、上架暗化、池田炼苗……走进金源农机服务合作社,工厂化育秧流水线让人耳目一新。目前,该合作社拥有育秧流水线8条,池田育盘传输线12条、成品秧起吊装置8个、育秧暗化房3000平方米,“今年上半年育秧500亩,机插秧45000亩,辐射金湖县所有乡镇和周边地区。”该合作社负责人说。

近年来,我市农机部门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积极组织引导农机大户和服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作业服务,全力推动农机产业化经营。近五年来,全市参与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就达9万台次,实现跨区作业收入超45亿元。

在此过程中,推动农机作业由产中作业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延伸,以此带动农机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维修及配件供应等产业发展,有效推进农机化生产的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目前,全市涌现出一大批提供涵盖耕、种、收、植保、还田及烘干等一条龙、保姆式作业服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重点突破带动农机化全面协调发展

8月30日,全市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金湖县塔集镇召开,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各类高效植保机械作业。现场会上,系列植保小飞机、履带机器人旋耕机、机器人开沟机、机器人树枝修剪粉碎机等智能化农机集中亮相,引起了不少种田大户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强烈关注。

数字统计显示,近年来全市累计新增高效植保机械21740台,其中高地隙植保机1059台、无人植保飞机263架,洪泽区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到97%,金湖县、涟水县均超过了50%,全市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到40%,基本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依靠人工作业向高端智能化发展的重大突破。

在推进农机化进程中,我市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着力解决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机械化生产问题,带动农机化全面协调发展。积极拓展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渠道。策应生态市建设和秸秆“双禁”的战略需要,在全省创新提出了“夏季主攻还田、秋季突出利用”总体思路,创设的“低留茬、碎秸秆、匀抛洒、深还田”技术模式被农业部《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收录并在全国推广。

大力突破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瓶颈。按照“跟进、配套、服务”的理念,主推适合设施蔬菜生产、特色水产养殖和规模畜禽养殖等重点领域的特色农机,全市累计建成78个市级以上特色农机示范基地,其中7个获得“省级科技示范园区”称号,为全市高效设施农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新打造“互联网+农机”发展平台。加强与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技术合作,共同建设淮安“互联网+”农机管理信息平台,争取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发展,推进互联网技术在农机精细管理、远程控制、维修服务、安全监理等领域的深入应用,全市累计推广无人驾驶、北斗定位、农业物联网、无人飞机植保等“智慧农机”1300余台。

体系建设增强农机化组织保障

近年来,我市农机部门以推进省级以上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为引领,大力培育国家级农机示范社4个、省级示范社48个。洪泽祥发农机合作社、淮安根本农机合作社入选“精耕杯”全国50佳农机合作社名录,根本合作社理事长被表彰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金湖万丰合作社获评全省最美农机专业合作社;盱眙富强合作社理事长黄富强获评农业部“最美农技员”称号;涟水庆丰农机合作社生产的“硕丰”无公害大米不仅在上海设了销售点,还成为我市淮钢等大型企业专供大米……近年来,我市培植市场主体,优化发展环境,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提高农机化生产组织水平、专业水平和保障水平。

打造作业服务和生产经营“双主体”。我市研究出台扶持“双主体”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召开合作社建设推进会、品牌观摩会,多措并举推进“双主体”合作社发展。全市1028个农机合作社承担了70%以上的机械化作业任务,其中“双主体”占了近1/3。

提升安全发展和优质服务“双水平”。我市组织开展了农机安全生产月、事故处置应急演练、农机交通警务室试点以及国家和省“平安农机”示范创建等活动,全力营造农机化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我市先后创成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七个县(区)全部创成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区)。同时,我市积极举办“两优一免”农机加油、“青年志愿者”、“免费实地检验”、“合作社挂钩帮扶”等优质服务活动,进一步落实惠农便民措施,树立良好部门形象。农机青年志愿者服务当选全市“101%服务我最满意的事”,市农机监理所被评为“101%服务最佳执法大队”。

促进队伍建设和发展环境“双优化”。我市充分利用农机阳光培训、职业技能获证奖补、科技示范入户等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农机管理、科技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建设。近三年,全市组织各类农机手培训超过4.5万人次,近8000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金湖县、淮安区农机校被评为“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日前,在全省农机安全监理业务竞赛上,我市以全省第一的成绩从各设区市及省农垦、省监狱管理局组成的15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和“组织奖”,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双奖”的地级市。

上一篇:激情燃烧的岁月电气仪表中心 张苏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99960,"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8/1107/57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