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宕口 变“废”为宝盱眙开展矿山废弃宕口治理取得明显生态和社会效益
孔帅
近年来,盱眙县国土局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开展矿山废弃宕口治理工作,使部分废弃宕口变“废”为宝。截至目前,盱眙县废弃宕口治理面积近40万平方米。
以前期调查为基础
盱眙县有凹凸棒粘土、玄武岩、石灰石、矿泉水、石油等多种矿产,可以说是资源丰富惠泽百姓。然而在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中,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兴建了不少采石企业,形成了有山就有矿的混乱局面,全县已关闭采石矿山多达130个。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剥离、挖损和污染,造成山体水土流失,许多废弃多年的矿山宕口岩石裸露、寸草不生,山体资源破坏严重。城镇规划区、旅游风景区、主要水体、交通干线周边裸露的矿山宕口,使原先秀美青山变得满目疮痍,城镇风貌和景观资源受损严重。废弃宕口分布广泛,现状各不相同,只有详细了解废弃宕口的具体情况,才能科学开展后期治理。盱眙县国土局分别于2015年、2017年对全县废弃宕口进行了普查和详细调查,内容包括废弃宕口具体位置、破坏或占地面积、地质环境具体情况、需开展治理废弃宕口及可自然复绿的废弃宕口等数据,建立盱眙县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为后期工程治理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
以工程治理为抓手
盱眙县国土局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多层次矿山地质环境整治资金的投入机制和政策措施,通过多元化筹集资金,完成了多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2001年起,利用部省投资,完成了北大山建材矿山等6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建设了象山国家矿山公园;2001-2003年,利用县政府投资,完成了城区杨大山北侧6个废弃矿山宕口的治理,整治改造成中国龙虾节广场;2007年开展的官滩镇西山矿治理工程,由盱眙县立锋环境治理有限公司自筹资金实施;河桥镇、桂五镇和旧铺镇等乡镇的企业,结合丘陵荒山开发,对部分关闭矿山宕口进行整治绿化。2015年、2016年开展的河桥磨盘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古桑乡张北山废弃宕口整治项目、古桑乡石龙村张郢关闭宕口整治项目,均由由企业自筹资金实施。截至目前,盱眙县废弃宕口治理面积近40万平方米。
以创新维护为保障
废弃宕口治理完成,仅仅是废弃宕口整治工作的一个阶段,只有持续抓好治理项目的后期维护,才能让治理项目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经济效益、才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盱眙县象山建材矿山,自清朝后期便有矿山开采活动,近百年的开山采石活动,使象山矿山地质环境严重破坏。2001年底,在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的关心支持下,对象山矿区进行矿山环境综合治理。2005年8月25日,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江苏盱眙国家象山矿山公园”,成为全国首批28个国家矿山公园开发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建成后由盱眙县公益场馆管理所负责日常管理。同时,该县继续加大投入,深化完善各项服务功能,拓展开发旅游项目。将公园建成集“矿业文化、科普体验、观光游览、极限运动、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国家级矿山公园。一是生态效益显著。通过实施象山矿山治理及国家矿山公园开发建设,使关闭矿坑的边坡安全性将大大提高,破损的山体和废弃地将重新披上了绿装,水土得以保持,山体自然风貌得以再现,被破坏的山地资源重获生机。极大地改善象山矿区和交通干线沿线的生态地质环境。同时随着项目区生态环境恢复,使采矿废弃地得到了回收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二是社会效益显著。通过对象山矿区破损山体、废渣堆场、废弃地的全面治理和绿化、美化,封盖了沙尘源,净化城区空气质量,从而直接改善盱眙城区的面貌和旅游发展环境、投资环境,并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使居民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得到提升。三是经济效益显著。关闭的废弃矿山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开发建设的独具特色的国家矿山公园,与淮河相依形成良好的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对发展区域旅游经济,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由于历史原因,盱眙县废弃宕口较多,待治理面积较大,该县国土局积极开展废弃宕口治理项目,一定能还老百姓碧水蓝天、绿树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