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撬动淮安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支点

程福康

淮安面对“两个百年”历史交汇期与“一区两带”战略交汇点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只有以全面深化改革来突破新的历史隘口,寻找一片更为开阔的水域,才能让发展之轮驶出“运河时代”,进入长江流域、拥抱蔚蓝大海。

思想支点: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从思想再解放开始

回望40年改革历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历程。从淮安的改革发展历程看,崛起江淮始终与改革开放紧密相连。无论是出台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105个重大改革文件,还是44项列入国家和省级试点的改革措施,每一次重大的改革事项都首先得益于思想的大解放。

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深刻掌握精髓要义,自觉运用这一有力思想武器,坚定不移将思想解放推进下去,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打破束缚人们的思想和体制桎梏,拿出敢为天下先的胆魄,永葆“杀出一条血路”的闯劲,营造鼓励探索、保护创新、宽容失误、激发创业的改革氛围,当前特别要健全完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充分调动全市上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更加辉煌的改革奇迹,为谱写新时代崛起江淮精彩篇章凝聚广泛思想共识、提供强大改革动力;必须牢固树立实践导向、问题导向,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切实采取最管用、最有效的措施,着力推动难点再攻克、短板再补齐,努力实现思想大解放和发展高质量同频共振,以改革发展新成果检验思想解放新成效。

逻辑支点: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注重系统化思维

如果说,倒逼式的路径选择、顺应形势的探索方式,决定了以前的改革都是半自觉的、零散和独立的,那么走到今天,各项改革的关联性、耦合性越来越强,更加需要主动设计、全面统筹。近年来,我市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化改革,初步构建了具有淮安特色的“4+3”重点领域改革体系。

当前改革正向纵深推进,更加需要强化系统性思维,科学处理好点与面、当前与长远、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等关系,加强各项改革间的配套组合、协同联动,形成改革整体效应,催生改革倍增效应。运用系统化思维,就是要注重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对各项改革任务,要建好改革总台帐,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细化改革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切实做到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之间环环相扣,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运用系统化思维,就是要胸怀大局、服务大局。坚决克服个人利益、部门利益至上的错误思想,尤其当局部利益与大局发展有碰撞的时候,更要自觉服从大局,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突破部门利益藩篱,加强配合,通力协作,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取得实效。运用系统化思维,就是要看得远,重视改革的慢变量。胸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当前与长远结合起来,对认准的事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意志加紧干,对一时没弄清楚的潜心研究、暂且留白,不仅让群众尽快享受改革红利,也要给群众留下未来收益。

实践支点:

全面深化改革重在经济领域

新一轮改革的突出特点是改革进入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分清轻重缓急、难易程度,牵住“牛鼻子”实现整体推进,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

近年来,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出一批标志性、关键性改革举措,努力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加快构建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改革支撑发展的动力作用逐步显现。当前,淮安正处于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一区两带”建设的战略交汇点,经济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我们以深化“放管服”领域改革为重点,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深刺激”“强刺激”,打破种种体制机制藩篱,在经济运行中让“市场先生”更多发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关键在于全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坚决“把该放的权放掉”,使政府从“越位点”退出、把“缺位点”补上、将“错位点”纠正,打破制约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最大限度激发和保障市场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融合统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引擎。

创新支点: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锻造淮安品牌

惟有创新,才是改革的源头活水。创新就要敢于先行先试,试点是重要改革任务,更是重要改革方法。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全市44项改革列入国家和省级试点的契机,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一批改革“试验田”深耕细作、渐次开花。特别是把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先手棋”,在全国率先开展“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盱眙县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成为全国样本、在全省推广。我们必须瞄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既在面上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又在点上力争做出更多成功案例,进一步打响淮安改革品牌,形成淮安改革的集成效应。

锻造淮安的特色品牌,需要勇争一流的气魄。坚持改革不止步、创新不停歇,善于对已经实施的改革进行再深化再创新,注重自主探索,敢于先行先试,选准改革题目,不求数量求质量、办一件成一件,努力形成各领域竞相探索的火热局面。

锻造淮安的特色品牌,需要突破自我的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民生导向,紧紧围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两大目标”,着力梳理影响淮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聚焦“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活满盘”的引领型、标志性的改革,狠抓“4+3”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引导各地各部门精准发力、多方突破。

锻造淮安的特色品牌,需要发挥基层、企业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于深化改革全过程,注重总结提炼改革创新特色做法及取得成效,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自主创新相结合,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盆景”,为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淮安经验。

(作者单位:中共淮安市委办公室)

上一篇:以纵深的历史视角审视把握改革开放 下一篇:市一院心血管急救水平再上新台阶成为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58676,"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8/1030/55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