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淮安如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狄运中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如何推动淮安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对推动淮安经济高质量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三个转型

一是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在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淮安位于苏北板块,由于苏北经济长期落后于苏南苏中发展水平,因此,淮安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实施数量追赶。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填补“质量缺口”,增强发展的质量优势,放眼全球全国,实现质量追赶。

二是由“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目前淮安经济在量上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特色产业展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及竞争力,未来产业发展主要不是靠规模扩张,而是靠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技术等最新科技革命成果,实现结构升级。

三是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淮安经济要素的数量红利,无论劳动力、资源还是土地,都正在逐步消失。淮安要从根本上突破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的“瓶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坚持“重”“大”“高”技术项目为王,实现产业升级

紧紧扭住“重”“大”“高”技术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作为全市发展的“头版头条”,是推动淮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既可以促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更可以推进制造强市的建设。如过去几年,贵州始终把大数据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不余遗力的发展大数据,成为了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实现了大数据领域多个第一,大数据已经成为世界认识贵州的新名片。大数据带动了贵州的产业升级,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落户贵州。英特尔、惠普、思爱普、富士康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陆续入驻,中电科、阿里巴巴、华为、京东、奇虎360、科大讯飞等一批国内大数据领军企业成功落地,货车帮、朗玛信息、东方世纪、易鲸捷等一大批本地优强企业持续涌现。所以,转变传统观念,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引进一批重大高科技产业项目落户淮安,实现产业升级,推动淮安经济高质量的发展迫在眉睫。

聚力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的动能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一是推动投融资方式创新。创业者和企业家应算好投资账,注重有效投资,避免无效投资,确保投资有回报、有效益;应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应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发展,通过完善担保体系,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资以工业企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实体企业要获得融资支持,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一方面,观念应从过去单一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向资本市场等多渠道融资转变,积极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股改,使企业满足资本市场融资、发行标准化债权产品、产业基金、供应链融资、融资租赁等条件;另一方面,实体企业既要培养懂银行信贷政策、制度和流程的人才,更要培养懂资本市场融资运作的人才。同时,树立诚信意识,以诚信经营、守法经营赢得政府和各方面的支持。

二是推进管理和营销模式创新。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家应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企业扁平化管理,通过减去可要可不要的管理层级,降低企业成本。在产品营销上,过去在国内外大中城市开设的营销店等,应推动变成体验店,通过体验店推行线下体验和宣传推广产品、线上卖产品的经营模式,降低产品营销成本,提高效益。

三是推进产品创新升级。坚持创新发展,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推进技术进步、结构优化,推动产品向价值链高端提升;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注重质量品牌建设,提升企业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科技管理部门要牢牢抓住科技基础设施这个“命根子”,抢抓国家新一轮科技布局调整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机遇,再引进和建设一批高水平重点实验室,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引领和驱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环境美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新内涵。“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对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重要原则、进行了具体部署。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淮安要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等重点,培育壮大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打赢蓝天保卫战这个重中之重;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和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按照绿色发展要求,走出一条区别于传统工业化模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比重,实现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动工业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措施,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打造工业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坚持人才优先,引领高质量发展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打人才大战,淮安应以“人才是第一资源”为引领,让人才成为决胜未来的最大优势。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要深刻把握人才发展的系统性,把人才工作嵌入到全市统筹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引导各地各部门切实将人才“战略资源”真正摆上战略位置,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和推动淮安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大力营造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放权放活的改革环境、留才厚才的生活环境、爱才敬才的文化环境,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让尊重人才、依靠人才、关爱人才成为新时代淮安的最强声音。

(作者单位:淮安市审计局)

上一篇:文字——市商务局推进“淮安老字号”品牌建设综述 下一篇:以纵深的历史视角审视把握改革开放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58678,"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8/1030/55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