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集中居住让群众生活更幸福
通讯员桑绍淮赵雅文
王新华
融媒体记者张祥张小燕
日前,淮阴区徐溜镇与金埔园林公司就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进行签约,金埔园林公司解决集中居住的“徐溜人家”安置小区资金问题,并对集镇外立面和集镇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注重对传统特色村庄的保留,打造一批具有浓郁乡愁的特色田园乡村,是淮阴区推进新型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的一项特色举措。
今年以来,淮阴区以规划为引领,以改善民生为抓手,围绕乡镇布局优化,结合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力争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振兴。“有序促进农民进城、入镇、到村居住点集中,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基础和公共服务实施配套、生态环境打造等,切实以集中居住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淮阴区委书记刘泽宇说。
搬迁,从被动到主动
一大早,渔沟镇包河村村民老丁满怀欣喜地来到笠府花园项目建设现场,当场选了一套120多平米的新房。笠府花园规划配套设施齐全,小区后面是风景秀美的渔子湖公园,渔沟医院、渔沟中学近在咫尺。三室一厅的套房,有厨房、独立卫生间,老丁老两口住着很宽裕。“一个月前,大家都还开着三轮车、手扶拖拉机忙搬迁呢,没想到那么快就能选好新房子了。”老丁话语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盼。
与老丁同样充满期盼的还有该村的500多户村民。9月5日镇里召开搬迁动员会,9月10日正式进场签约,月底前就有超过98%的农户签字搬迁。
推进相对集中居住,如何让农民愿意搬、搬得快?这是当地政府思考的最多的问题。渔沟镇在常规搬迁补偿标准外,给予农户额外的搬迁奖励政策。农户于9月15日前签约并在5日内交拆的,给予每平米110元的提前奖和每平米30元的残值补助。对选择安置房安置的农户,实行先签先选房原则,村民签订搬迁协议的同时即可优先在网上选房系统进行选房。选择货币安置的农户,每份宅基再一次性给予10000元现金奖励。“在财政允许的条件下,保障农民的自身利益,让他们觉得不吃亏,自然就想搬、愿意搬、主动搬。”该镇搬迁安置工作人员介绍。
在渔沟镇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中,包括包河村、韩圩村在内的8个村组的1028户将进行搬迁集中居住,腾出了1600多亩土地,曾经散布着大量旧宅、空宅的村庄,房前屋后杂草重生的荒野,将成为肥沃的田野。
上楼,从农民变市民
走进淮高镇集玉嘉园安置小区,充满现代气息的复式叠加和多层楼房有序排列,综合服务中心、超市、休闲广场等配套工程一应俱全,小区道路宽阔平坦,绿化、管网、电力等附属设施正紧张施工。
总投资1.5亿元的集玉嘉园小区,由张集、玉尧、郑湾三个村的794户搬迁村民合并到一起,以前这三个村庄居住散乱,村容村貌落后,村内医疗、卫生、学校等配套设施跟不上。淮高镇积极破解土地、资金制约的瓶颈,采取集镇集中模式全面推进新型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新建的集玉嘉园小区,(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