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淮阴区:探索跨越式发展新路径 抢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淮阴区是千年古县、母爱之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淮阴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2017年,淮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2.9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573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0797.5元和14639.8元,全区各项事业跃上了新的发展台阶。

【面对面】刘葆:淮阴区这些年发展变化很大,取得一系列突破和进步。刘书记,请您简单概括一下近年来取得的成绩。

刘泽宇:我想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个是发展质效更优。国家级高新区成功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分通过科技部验收,外资到账连续三年提前半年完成全年任务。二是发展后劲更足。总投资200亿元的富强新材料、总投资150亿元的德淮半导体、总投资130亿元的时代芯存相变存储器、总投资120亿元的骏盛新能源等一批超百亿元项目成功落户,半导体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形成集群之势。三是发展风气更正。在全市率先建立政治生态评价系统,率先实现乡镇巡察全覆盖。

刘葆:从刘书记的介绍中,我们充分感受到淮阴区发展的喜人态势。史院长,您长期在淮安工作,对淮阴这几年的发展有何感受?

史修松:我感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淮阴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刚才刘书记用“三个更”突出展现了淮阴区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是淮阴人民实干苦干的成果,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

【数据链接】产业发展:工业经济持续攀升。2017年成功引进总投资107亿元的宝佛麟新能源汽车、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国汽车百人会项目,百亿级重大项目实现再突破。2018年上半年,淮阴区规模工业实现应税开票销售102.9亿元,同比增长21.5%;全部工业入库税金达到6.15亿元,同比增长33.04%;工业用电量达到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1%;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2%;规上工业投资增长9%;制造业企业设备投入达到7.82亿元。现代农业加快发展。2017年建成高产示范片2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26.5万亩、高标准农田46万亩、设施农业24.5万亩、烘干中心18个,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民生事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7年,淮阴区投入165.5亿元,实施中心城市建设项目131个。提档升级农路98公里,改造农桥151座,新开通镇村公交线路17条,优化城区公交线路7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49个;整治提升糖厂宿舍等老旧小区20个,规范征收原职教中心等8个棚户区1146户;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开工6013套,基本建成7230套。

【精彩回眸】场景一:2018年3月22日,江苏时代芯存半导体有限公司相变存储器工厂竣工运营启动仪式在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省经信委副主任龚怀进在致辞中称赞,时代芯存项目正式竣工运营,是淮安和江苏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该项目从开工建设到竣工运营,历时1年22天,项目建设的速度创造了半导体产业界的奇迹,是淮安的速度,是新时代的速度。

场景二:2018年7月30日,淮阴区举行2018年第二批工业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中邦生物医药产业园、保集蓝华新能源乘用车底盘智能制造、光腾光学镜头等16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其中,超百亿元项目1个、超十亿元项目3个、外资项目5个,总注册资金1.5亿美元。

勇立新高地当好先行区树起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面对面】刘葆:省委提出“六个高质量发展”,市委提出“八个高质量发展”,对照要求,刘书记您对淮阴未来的发展还有怎样的愿景和谋划?

刘泽宇:我希望未来的淮阴能始终勇立“动力转换、城乡一体、生态文明、项目突破、民生改善”的新高地,当好“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先行区。具体来说,就是做到“四个先”:一是目标争先。立足全省、全市抬高标杆,争做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全省跨越进位引领区。二是项目领先。坚持以高质量项目培育高质量产业,带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苏北半导体产业集聚区。三是民生优先。围绕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满足群众更好的教育、卫生、保障等需求,做到财力聚焦、人力聚焦,让全区所有群众共享幸福生活。四是干部率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培养一支“敢担当、能成事、善创新”的淮阴干部队伍,引领淮阴发展大步向前。

刘葆:史院长,您对淮阴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史修松: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指出,我国已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发展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六个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我们就要用系统的思维、系统的方法去推进实施。对淮阴具体来说,我认为将来要做的就是产业兴区、科技强区、生态美区,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昂首阔步、扬帆起航。

【数据链接】项目方面:今年以来,淮阴区紧扣全市“43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的要求,严格落实“周三督查、周四汇总、周五反馈、周六会办”项目推进机制,全区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明显。2018年,全区拟实施市重大项目28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200亿元,其中总投资超百亿元项目6个、十亿元项目5个。特别是在利用外资方面,上半年,全区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3568.8万美元,完成市目标(13000万美元)的104.4%;制造业到账8008.6万美元,完成市目标(5200万美元)的154%。

脱贫攻坚方面:淮阴区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区“五层齐抓、社会参与”帮扶救助体系初步形成,实现建档立卡一般贫困户及低保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经济薄弱村省市委帮扶工作队帮扶覆盖、所有村居区级机关挂钩帮扶全覆盖。“十三五”期间,该区建档立卡经济薄弱村38个、28654户、83553人。截至2017年底,该区完成脱贫14043户48592人,完成1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5个市定经济薄弱村达标,经济薄弱村累计脱贫达标率55.3%,快于全省整体脱贫进度。

【记者观察】将“民生优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充分体现了淮阴区委区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近年来,淮阴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开展富民行动,不断强化社会保障,持续改善公共服务,筑牢了民生之本。改善民生无止境,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长,更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立足群众需求,持续在人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城乡百姓,让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党建领航创新驱动打出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面对面】刘葆:据了解,淮阴区已经连续两年在全市科学跨越发展考核中荣获第一名,今年有望冲刺“三连冠”,请刘书记给我们介绍一下淮阴发展的独特经验。

刘泽宇:淮阴能够在新一轮发展中取得一连串的好成绩,既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也得益于全区干群的奋力拼搏。重点是做到这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以党建强担当。创新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区级层面常态化坚持“周五党课”“党建周例会”制度,乡镇部门层面固定化开展“周学习·半月谈”活动,在全区开展“三查三清”作风专项整治行动,实施“三类主体协同督查”机制,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党员干部在红脸出汗、对标找差、明确方向中知责作为、担当有为。二是坚持以项目促发展。一方面创新项目考核机制,内资招引坚持任务一下三年,外资任务实行责任主要领导承担、任务五大平台为主、激励面向全区上下;另一方面丰富项目招引方式,围绕产业图谱,发挥产业指挥部、产业联盟、产业基金、产业小镇、产业园区在项目招引方面的作用,健全产业链条。比如,以德淮、时代两个超百亿元的半导体企业为龙头,我们又新签约了18家台资半导体产业链项目,智芯小镇成功入选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名单,可以说半导体产业新高地已具雏形。三是坚持以创新激活力。实施目标差别化考核、乡镇部门捆绑考核,真正激发了乡镇部门干事动力。

刘葆:刘书记介绍了独具淮阴特色的“三个坚持”,史院长,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史修松:我有这样一个感受,就是一个区域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淮阴区抓好党建实际上就是发挥了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第二个方面就是做好顶层设计,刚才刘书记也讲了,区域的规划、产业的规划就是顶层设计,有了这样一个规划,就为区域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路径。第三就是区域的发展要有一个持续的驱动力,这个驱动力就是创新,淮阴区狠抓创新,就是抓住了关键,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淮阴区尊重了区域发展的规律,这也是淮阴区这几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与保障。

【记者手记】淮阴“三个坚持”的经验启示我们,推进高质量发展,党建引领是根本保障。近年来,淮阴区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打造了一支勇担当、敢作为、风气正的党员干部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党的建设是一切工作的统领,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保证。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广大党员干部在这场深刻变革中不管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离不开高质量党建工作的引领。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促发展”的理念,在推动党建工作中更加清晰地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推进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是根本支撑。我们看到,富强新材料、德淮半导体、时代芯存相变存储器、骏盛新能源等一批超百亿元项目相继落户,进一步夯实了淮阴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淮阴区的经验启示我们,没有高质量的项目,高质量发展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唯有精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着力培育、招引高质量项目,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才能切实扛起高质量发展的大梁,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走在前列。

推进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动力源泉。除创新考核机制外,近年来淮阴区还在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其中创新组建村级土地耕作服务社,解决了农村“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创新城市安置房建设模式,将安置小区建设与商业开发相结合,更大程度满足群众需求。创新既是思想解放,也是举措革新,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锐意担当奋发有为营造高质量发展“大环境”

【面对面】刘葆:在本期节目开始以前,我们通过网络征集到淮阴网友对高质量发展的一些问题和建议。(近期,淮阴区委宣传部通过“淮阴发布”新浪微博、“幸福淮阴”微信公众号发起“我为淮阴发展献一策”“微话高质量共谋新发展”话题活动,公开征集网友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现在我们选择其中一条来请教刘书记。网名“未来要发光”的网友问道:淮阴区已经完成乡镇布局优化,下一步要如何激发广大干群干事创业热情?

刘泽宇:我们有这么几个做法:一是推动干部互融。以乡镇布局优化干部融合为契机,向各镇持续派驻观察组、宣传组,扎实开展“忠诚敢担当、履职勇作为”专项行动、“乡村振兴、担当先行”全媒体新闻行动,倒逼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到为地方谋发展、为群众谋福利上。二是推动城镇互联。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五大平台的带动作用,解决镇产业发展、融资等一系列问题,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推动镇村互补。大力推进以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土地集中流转、墓地集中建设为主的“三集中”工程,努力让农民过上富足、便捷、幸福的生活。比如刘老庄镇双庄村,全村集中安置到镇中心,既改善了居住环境,也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同时,集中安置后对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实施了一批高效农业项目,吸纳了57名低收入人口就业,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背景链接】7月28日,随着淮阴区新设立的各镇、街道纷纷揭牌成立,淮阴在全市率先完成新一轮乡镇布局优化工作,由原来的“21个乡镇”变为“9镇4街道”的格局,形成以多个中心镇为支撑的新的空间结构,淮阴区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淮阴区的乡镇布局优化,有利于整体推动新一轮乡村振兴,有利于聚力打造集中集聚的片区特色经济带,有利于集中资源推进镇域经济全面快速发展,有利于打造更加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7月30日,淮阴区召开区委工作会议,从“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推动农业发展高质量;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以乡风文明为保障,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治理高质量;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推动人民生活高质量”五个方面,对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

【一线之声】推进乡镇布局优化工作,是淮阴区今年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在布局优化工作中,淮阴区广大党员干部识大体、顾大局,以更高站位务实推进布局优化工作,以更清晰的思路系统谋划乡村振兴路径,彰显了革命老区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淮阴区南陈集镇党委书记井晓军表示,乡镇布局优化后,南陈集镇作为全区仅有的2个行政区划不变的乡镇之一,将紧紧围绕区委工作会议精神,聚焦规划引领,聚力平台带动,推动南陈集镇高质量发展。

“新成立的长江路街道,肩负着区委、区政府的希望和重托,承载着全街道8.5万人民的关注和期盼。”长江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戚守兵表示,将把区委关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深深根植于街道发展的生动实践,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上有创新、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上有担当、在产业培育高质量发展上有突破、在社会管理高质量发展上有提升,以务实担当的工作激情,不负新的使命。

主办: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

淮安报业传媒集团

淮安市广播电视台(集团)

联办:苏北发展研究院

淮河生态经济带研究院

中共淮安市淮阴区委宣传部

总策划:周毅

策划:金厚勋王维国陆志群刘葆桑绍淮

统筹:孙清阳胡薇薇

本版图文

通讯员:王小浪王元元刘绪年

融媒体记者:季明稳谭鑫刘志钧

叶首卫曹政

上一篇:一面红旗在湖心——再访“大湖鸿雁”唐真亚 下一篇:从阡陌交通到康庄大道洪泽:“四好农村路”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60073,"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8/1012/5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