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淮安区打造法治文化地域“版本”

许滨淮

本报讯“七五”普法以来,淮安区根植基层普法,巧用地域资源,将法治文化嵌入现代文化、历史文化、乡土文化之中,打造地域“版本”法治文化,推动法治文化建设“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增强社会认同度,满足群众法治文化需求。

由点到面,现代版法治文化融入城市基因。该区针对法治文化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投资800余万元新建现代版法治宣传教育中心,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媒体技术和高科技手段,引导参与者在体验中感受法治文化,打造青少年模拟社会生活、体验社会角色、接受法治熏陶的欢乐实践课堂。同时,按照“镇有特色、村有主题”布局农村法治文化平台,新建白马湖骏逸法治文化广场、钦工法治文化广场、施河崔河村法治文化广场等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形成法治文化“蝴蝶效应”。

由表及里,历史版法治文化沉淀人文底蕴。该区破除传统法治文化建设路径依赖,依托历史人文景观打造法治文化载体,在有着600余年历史的淮安府署打造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通过“文化守护”陈文烛、“廉洁奉公”学政、“青菜总兵”刘玺等正面典型故事延展历史文化法治内涵,制作与府署历史人文气息相契合的古今人物德法格言警句展牌,巧妙植入景区广场、围墙过道、花园小径等处,以有意但不刻意的方式展现古今人士法治智慧和思想,诠释古今法治文化魅力,激活群众内心法治文化基因。

由浅入深,乡土版法治文化彰显地方特色。该区利用“博里农民画”特有的乡土表现形式,将其与现代法治元素相嫁接,挂牌成立全省首家法治农民画院,建立普法类社会组织“法治农民画协会”,开展法治农民画创作研讨、展览交流、普及推广等活动,结集编印法治农民画册,建设法治农民画墙,制作台历、折扇、抽纸等法治农民画衍生产品,契合群众最基本的法治文化需求,通过“小产品”表现“大道理”,促进法治文化走入家庭,走近群众,使法治文化“入耳、入脑、入心”。

上一篇:淮安地方海事处精心组织确保辖区国庆期间安全无虞 下一篇:白马湖派出所加强交通安全管理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60235,"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8/1011/54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