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关帝村:绿色富民乡村美

融媒体记者左文东

通讯员宋娟/文

融媒体记者刘志钧/图

关帝村位于盱眙县古桑街道,全村总面积7.6平方公里。过去的关帝村,经济来源以传统种植业为主,集体经济增收乏力,农民收入普遍不高,是个典型的经济薄弱村。为摘掉县定经济薄弱村的“穷帽子”,关帝村两委紧扣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主线,团结和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建产业、谋发展,在“抓结构调整,助富民增收”的号角中迈开了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坚实步伐,实现美丽蜕变。

调种植结构

让农民增收更显著

“关帝村位于龙王山下游,水源便利。开展‘虾稻共生’是顺应该县龙虾产业迅猛发展的需要,也是带动村民致富转型的一条新路子。”关帝村党总支书记李化东说,村两委干部带头承包朱郢组100亩土地,改一年一季水稻种植为“虾稻共生”,当年收入近20万元。2016年,该村整合零散土地,并向全村和周边农户开展“虾稻共生”教学培训,讲经验体会、教种植技术,引导村民逐步形成现代农业意识。今年,该村又有10多户农户在李寨等组流转300亩地进行“虾稻共生”。现代化和规模化的结构调整,在改变村民农业观念的同时,也让农户每年亩均增收2500元以上。

补产业短板

让产业链条更完善

相对于日益完善的粮食种植、收割等机械化体系建设,粮食烘干体系建设成为粮食种植全程机械化工作中的短板。关帝村通过向上争取扶持、村集体提供土地、合作社成员出资的“众筹”形式,投资180万元建成集粮食收储烘干服务为一体的标准化厂房,为周边近千户4万余亩土地提供粮食低温烘干服务,补齐农业生产的“最后一块短板”。着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烘干厂房项目的运营,解决了周边农户的粮食晾晒难题和10余名困难党员群众的就业问题,同时为村集体增收14万元,减少群众粮食损失近100万元。(下转A2版)

上一篇: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工业增加值增速苏北第二 下一篇:不朽的丰碑——记发展中的周恩来纪念馆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60389,"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8/1009/54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