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痴情文史十八载 默默无闻写春秋

记者唐筱葳通讯员席文武王成虎

都说文史工作枯燥无味,他却痴情文史十八载,“团”出了几百位专家、爱好者,徜徉淮安文化长河,主持编著各类书籍、杂志几十种,出版印刷共计几十万册。市政协领导在会议上夸赞他说:“一般人出书垒起来高度能够达到身高就非常了不起,而他出的书早就‘超身’啦!”

都说文史工作枯燥无人识,他却创新思路独辟蹊径,深度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让久藏深闺的文史资料走进现代生活、显名于世。

都说文史工作枯燥无用,他却和他的团队以“史”为脉,深挖淮安文化精髓,助推多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焕发活力。

他叫季祥猛,市政协文史委主任,从事文史工作十八载,巧“借”“外”力,提出开门办文史思路,让淮安政协文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全国有位置,将这份人们眼中枯燥的工作做得意兴盎然、风生水起。

前行的力量

源自坚定的信念

2001年5月,在市委办工作的季祥猛,组织上考虑将他安排到市政协文史委工作。

季祥猛刚进市政协工作时,文史委正在承担编辑《建言志略》和《议政集成》任务。这个任务放在现在,也许不是件难事,但在当时,办公条件简陋,许多材料只有纸质文字材料,没有电子文档,每年的调查报告和大会发言都有几十篇,十年累加起来,工作量可想而知,许多人避之不及。时任文史委副主任的季祥猛,主动向主任请缨。接受任务后,他制定编撰方案,收集资料,并与以前的撰稿人联系,反复认真校对,确保材料准确无误。有人劝他,只要材料没有大的错误就行,何必把自己搞得这么辛苦。他回答道:“文史工作要求严谨准确,我多联系一个人,多打一个电话,多跑一趟腿没什么,但书稿质量就有了保证。”

季祥猛到政协后,总是风风火火,工作更忙了,有人甚至形容他每天跟打了鸡血似的,总是有使不完的劲。他对文史的“痴情”,别人不理解,有时连自己的亲人也产生误解。2012年下半年,文史委接到编印《民族英雄关天培》的任务。他邀请有关人员收集好资料后进行审核,发现很多东西都来自网上。季祥猛当时就急了:“网上的东西不实怎么办?文史委出的书出错怎么办?”一连给自己问了两个“怎么办”。他只能加班编改,每天都忙到深夜才回家。这时候,他的老父亲突然病危。这边书稿急着编印,那边父亲住院。一开始,家人考虑他忙,就不让他到医院值班,可时间长了,难免就有牢骚。此时,季祥猛自己也心急上火,口腔出了多处溃疡,满嘴起泡。书要出,父亲的病要看,怎么办?经过反复思考,他与家人排班。白天由家人值班,晚上他到医院陪伴父亲。为了让父亲不寂寞,他将《关天培》手稿里的故事读与父亲分享,读着读着,有时父亲竟然睡着了,这让季祥猛仿佛又回到童年时父亲给自己读故事的美好时光……看着熟睡的父亲,再修改书稿,季祥猛的心里感到无比平静。后来,读故事已成为父亲最后的精神寄托,每天都盼着季祥猛读故事给他听。有时候,父亲会问他:“你的书什么时候能编好啊?”他知道,父亲怕牵累他,所以每次他都笑着回答:“快了,快了,您病好了,书就快编好了。”那时,他真希望时间过得慢些,陪父亲时间多些。书终于编好了,当季祥猛把刚印好的书递给父亲看时,父亲热泪盈眶——这中间有的是儿子的辛勤劳作,更多的却是儿子对自己的爱……

善借外力

小编制变成大队伍

缺人才,欠资料,少资金……刚进市政协文史委开展工作,各类资源的捉襟见肘,是季祥猛最深刻的感受。

2003年,文史委接到编辑《淮安园林》的工作任务,季祥猛第一次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自己既不懂园林知识又不了解淮安园林现状,翻遍办公室堆放的资料,也没找到与园林相关的内容。怎么办?季祥猛颇感为难。

无意中的一个小故事让季祥猛思路顿开:父亲要求小男孩想办法搬走坑中的大石块,小男孩使尽力气也无法搬动,急得大哭。父亲说,你为什么不向我求助,要善于借助外力。借助外力!季祥猛想到,充分利用政协统战优势,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实行开门办文史,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征编出版文史资料是文史委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以特聘形式将地方文史专家纳入团队,无疑是解困的最有效、最持久的办法。当即,季祥猛向领导提出实行特邀文史委员制度的建议,很快得到领导采纳,并获得市政协主席会议的批准。当年,五位已经退休的老文史工作者被聘为特邀文史委员。依靠这五位特邀文史委员和县(区)政协文史委的力量,一本高质量的《淮安园林》成功编辑出版。

《淮安园林》的成功让季祥猛认识到,要想编写更多高质量的文史书籍,单靠文史委是不行的,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这项工作。思路越走越宽广,季祥猛通过创新加强了与县(区)政协文史委的协作关系,建立市县联动机制,把各地文史专家力量融入到文史工作中来。多年来,文史委“小编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文史工作者、文史爱好者加入文史团队。他们不断吸收社会各界历史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加入进来,使文史委委员由原来的不到10人,发展到现在的80人,其中特邀文史委员就有60人。

量的积累必定会引起质的飞跃。2004年编辑《古镇河下》时,季祥猛就充满了信心,因为此时他身后已经有一支较大的专业文史工作者队伍,他和淮安区(时楚州区)政协、地方文史专家一起,从确定书名内容、稿件征集到文稿修定,相继召开了17次联席会议多轮商讨、反复锤炼。当年,该书获省政协文史资料三等奖。与此同时,市政协文史委与2004年成立的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紧密合作,多年累计出版书籍逾十册,刊出《淮安文史活页》十五期、《淮安历史与文化》四十一期,相关研究成果获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一等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深闺”文史触网

共享文化芬芳

2011年,全国政协向地方征集文史资料,季祥猛借机全面征集整理了淮安的文史资料。百战百胜的淮阴侯韩信、开汉赋先河的文学大家枚乘、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梁红玉、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一心为民的周恩来总理等,他们的故事无不飘散着阵阵清香。用季祥猛的话讲,“我收集整理他们的资料过程,实际上就是与这些英雄交流的过程,尤其是整理周恩来、邓颖超资料,我常常被他们的事迹感动流泪。”如何让更多人了解淮安的文史,如何让更多热爱文史的人分享这种感动?如何让“深闺”中的文史焕发其应有的魅力?季祥猛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一次,他到淮阴师范学院联系工作,得知正在完善学院网站。他灵光一闪,自己苦苦寻求的共享文史的机会来了。他多次主动找到淮阴师范学院领导,提出合作办文史网站的构想,由文史委无偿提供文史资料,师院帮助建立文史资料库,季祥猛对文史无比热爱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学院领导,得到大力支持。项目启动后,季祥猛将整理出来的156部文史资料及周恩来、邓颖超相关资料全面梳理。为了尽快开通网站,他带领文史委人员制计划、划板块、定栏目、选内容。那段时间,他没日没夜地干工作,有一次加班连续3天没有回家,困了就在办公室休息一会儿。妻子见他不回家,就到办公室看他,那时正值盛夏,长期加班让他患上了胃病,不能吹空调,办公室里蚊子特别猖狂,只见他在腿上套几个塑料袋防蚊虫,头上全是汗,胡子也没来得及刮,人显得非常苍老。妻子见他这模样,先前的责怪变成了疼爱,泪水一下涌了出来……

长时间翻看书籍、查阅资料,季祥猛的眼睛变得干涩疼痛,他顾不上到医院医治,坚持把400多种、5000多万字的周恩来、邓颖超特色资料的数据库、涵括新中国建立以来全市政协系统编辑出版的150多种、1000多万字文史资料和网站建设工作完成。2013年底,当这个全国政协系统首家以周恩来、邓颖超特色资料数据库为支撑的文史网站成功创建,在全国政协系统引起了强烈反响。但此时,季祥猛因用眼过度出现视力严重下降而不得不去医院住院治疗。

当年,淮安文史网站的创建获市委、市政府创新项目二等奖,省政协副主席范燕青批示,认为该网站“在推动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其积极探索的好做法值得在全省政协文史系统推广。”

文史助力产业发展

小马拉大车

去年,当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正式公布淮安掼蛋成为全国趣味棋牌竞赛项目,淮安市民在自豪之余,也不禁对这项游戏刮目相看。可很少人知道,淮安掼蛋文化形象推广乃至产业形成,背后靠的是季祥猛和其他政协委员的推动力量。

2014年3月,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徐晓虎在文史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掼蛋打造成淮安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议,季祥猛对此非常重视,决定发挥文史资料的最大优势为之助力,立刻开展资料素材的收集。当他将相关成果呈至市体育局负责人面前,该负责人深为所动:“掼蛋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内涵,一定要把它挖掘出来、展现出来。”在市体育局的全力支持下,文史活页《淮安掼蛋》出版发行,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反响。随后,按照市政协分管领导的要求,季祥猛着手撰写相关社情民意,很快获得市委主要领导批示。按照批示,市委有关领导组织专项调研,全力推进。正是这系列举动,有力助推淮安掼蛋文化名片走向全国。

助推淮安打造掼蛋文化品牌的成功,也让季祥猛认识到,文史委要更好地开展工作,重要的是通过助推委员们的建议转化为党政决策、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社会效益来团结队伍、凝聚队伍。近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利用文史委员多、涵盖面广的优势,积极研究丰富的文史资料,广泛汲取集体智慧,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了文史工作在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先后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的建议、关于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的建议、关于举办纪念吴承恩诞辰500周年活动的建议、关于加强河下古镇旅游开发的建议、关于利用运河文化加快淮安旅游业发展的建议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这些建议都作了重要批示并予以采纳,不少建议已经得到落实,并发挥着应有效益。

今年他们又提出“宣传推介淮安精神,要以讲好淮安故事为主”的建议,再次获得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并由市委宣传部发文,将“讲好淮安故事、弘扬淮安精神”融入了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各项重点工作中。

“推开了固守之门,文史工作便大有作为。”展望未来,季祥猛充满期待。他说:“从事文史工作,实现了工作学习生活‘三位一体’,人生夫复何求。”

上一篇:市政协文史工作风生水起 下一篇:深情系三农 初心无悔 创新扶实体 担当有为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60713,"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8/0831/5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