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涟水:“生态+”刷新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记者刘华

通讯员李卫兵朱明智

淮安市恒春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研发的自毁式注射器因节约、环保、安全而声誉鹊起,已经获得俄罗斯、德国等多个国家专利。董事长邹小明表示,产品投放市场后,未来3年销售将突破5亿元。

新兴产业“脱胎”,传统产业“换骨”。在涟水,“生态+”刷新了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绿色谋划——抓项目优增量

正在建设中的绿色环保装配式建筑项目,颠覆了人们对盖房造楼动辄数月的时间概念。“建起一套100多平方的别墅也就一两天时间,”淮安中民筑友智造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柯晓峰介绍,公司主要生产预应力空心板、预制楼板、整体卫浴、整体橱柜等建筑构件,围绕发展装配式建筑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绿色建筑、智能建筑,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30亿元。

涟水县坚持把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一号工程”,严守安全、环保和效益“三个关口”,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杜绝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两高一低”项目进入,坚持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2017年以来,10多个有“瑕疵”的亿元项目被拒之门外。

“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建设良性循环局面逐步形成。中国光大生物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在涟水投资5.1亿元的光大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被国家能源局列为全国“百个城镇”生物质热电联产县域清洁供热示范项目,年底建成投产。投产后年处理能力30万吨,年产蒸汽36万吨,年发电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8万吨标煤,每年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

低碳改造——抓创新强存量

位于大东镇的超研精密自动化设备制造项目,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引擎,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电气、电子、医药等领域。返乡创业的李士国说,公司与上海交大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研发的协作机器人配套自动弯管等设备实现了机器换人目标,产品供应松下、摩丁、富士康、喜利得、阿斯利康等全球知名企业。

为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涟水县坚持技术改造与产业延伸并举,以培育创建高新技术企业为抓手,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绿色低碳改造,全力壮大实体经济。全球最大帽业生产基地源通制帽、全国最大五金工具出口企业吉圣金属、台湾PCB设备领军企业大量科技等行业冠军企业在涟水集聚。

在涟水,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转型中焕发生机活力。总投资8亿元的淮安锦纶化纤有限公司,是涟水县纺织产业的支柱型企业,去年实施升级改造,淘汰落后设备,打造“高产能、高品质、低能耗”的智能化车间。“能耗降低了20%,产能提升了23%。”公司负责人陆志栋说,作为亚洲数一数二的帘子布生产基地,60%—70%的产品出口欧美、中东、东南亚国家。

生态引领——抓产业扩总量

在涟水经济开发区,总投资3300万美元的汉门电子6月竣工投产,统一着装的工人在恒温环境中精心操作。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年产排线2.5亿条、连接器1.2亿个,广泛应用于扫描仪、液晶电视、手机等数码设备的信号传输。”(下转A2版)

上一篇:我市部署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下一篇:认识再深化 改革再加速 服务再提升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63202,"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8/0721/51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