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恩来精神

——“周恩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讨会发言摘要

为了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切缅怀周恩来的光辉一生和丰功伟绩,交流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成果,“周恩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讨会于23日在我市恩来干部学院召开。

研讨会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淮安市委等多部门联合面向全社会征集论文共150余篇。经过专家组评审,评出了一等奖一篇,二等奖两篇,三等奖五篇。部分论文作者作为代表在会上了做了交流发言,现节选摘登,以飨读者。

记者陆彦平费欣宇/文

管伟法王昊/图

把周恩来的

外交故事讲下去

外交部领事司原司长、驻纽约原大使衔总领事、世界知识出版社原社长张宏喜

我是外交部退休大使,外交部的老一代无一不对周恩来深怀崇敬之情。我于1964年从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到外交部,虽与周恩来直接接触不多,但一直都是在周恩来的教导与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无论是周总理在世,还是离开我们以后,他始终在我心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影响和引导着我的人生。

今天,学习周恩来对我们实现伟大中国复兴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我国开展的是前所未有的新型大国外交,受到世界人民和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欢迎。但我们能有今天的外交新局面,不能忘掉周恩来。习总书记说:“周恩来同志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普遍尊敬,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不过,迄今为止,除了钱其琛的两篇文章和不多的几本书外,缺乏有较大影响的关于研究周恩来外交的专著问世。我打算把余下的生命全花在研究周恩来外交上,凭着一颗崇敬周恩来的心再博上一把。我写的几十万字的纪实文学《新中国外交创始人、奠基者周恩来》,刚刚出版发行。有位国家一级导演找到我说,此书充满故事,可改编成电视剧。找我的这位导演,如我一样,对周恩来非常热爱,所以我被他打动,决心支持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支持他。

我想,既然我们能够一代一代讲诸葛亮,演出诸葛亮的戏剧与影视剧,我们就一定能够一代一代讲周恩来,演出周恩来的戏剧与影视剧。因为习总书记讲得好:“周恩来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

周恩来与新中国文艺工作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胡东雁

1959年,周恩来提议创建上海市舞蹈学校,并在此后17次观摩由上海市舞蹈学校创作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在周恩来的关心和指导下,这台舞剧不仅成为中国芭蕾舞剧创作史上的一座丰碑,而且作为文化外交的重要形式,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目前,芭蕾舞剧《白毛女》演出至今已超过两千余场,影响遍及亚、欧、美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艺术感染力,超越了种族、国界,甚至意识形态的鸿沟,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周恩来对芭蕾舞剧《白毛女》的直接指导,正是他坚持文艺的人民性、正确处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缩影。

继往开来,如今的上海舞蹈学校已成为享誉世界的“舞蹈家的摇篮”。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于2002年并入上海戏剧学院,于2016年迁入世界一流水平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校址,上周市交委还在为推进舞校“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因此,《白毛女》的每一次光荣绽放、每一次蜕变提升,我们都会缅怀周恩来的关怀指导。通过这一史实,也让我们真切地领略到了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建设服务的重要作用,领略到民族形式与外来文化的完善嫁接,这也体现出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

周恩来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最好旗帜

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常务理事王家云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周恩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这是至今对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最简练、最朴实、最精辟的概括。所谓“不朽”,不仅是过去的,当下的,还是未来的。所谓“旗帜”,我以为究其本质,就是周恩来精神。

弘扬周恩来精神有助于走好中国道路。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而周恩来精神,正是走好中国道路的最好引领。首先要像周恩来那样信仰坚定,建立道路自信,勇往直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其次要像周恩来那样艰苦奋斗,把坚持中国道路的信念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相结合,埋头苦干,让真抓实干蔚然成风。再次要像周恩来那样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坚持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弘扬周恩来精神有助于弘扬中国精神。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而周恩来精神就是弘扬中国精神的最好标杆。像周恩来那样把爱国主义精神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相统一,勇于担当。把爱国主义精神与甘当公仆精神相统一,乐于奉献。把爱国主义精神与国际主义精神相统一,善于和平共处,为实现中国梦创造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把坚持与发展相统一,求真务实,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不断彰显中国精神在实现中国梦中的魅力。

弘扬周恩来精神有助于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周恩来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最好旗帜。首先要像周恩来那样,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目标的共识,实现中华民族意志的统一;其次要像周恩来那样,致力于民众的团结协作,实现中华民族步调的统一;再次要像周恩来那样,致力于矛盾的协调,实现全中国力量的统一。高举周恩来精神这一旗帜,就能汇聚十三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进而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使党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党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钟波

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周恩来同志从1927年起就是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在极其严酷的白色恐怖下,积极开展工作,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取得胜利付出了巨大心血。

大革命失败后,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一方面是残酷的白色恐怖,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逮捕和屠杀,各地党组织屡遭破坏。另一方面,党自身涣散无组织的状态非常严重。如何整顿、恢复,如何使他们得到保存和发展,如何使党不断壮大、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党,这是摆在周恩来面前首要紧迫的任务。

为此,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周恩来提出“没有支部生活便没有党内生活的基础,也就没有无产阶级党的基础”;在地方党委建设上,周恩来提出“如无健全的地方党部,便没有正确的党的组织”;在党的队伍建设上,周恩来提出“重在质量的选择,要有一人能得一人之用”;在检查指导各级党组织方法上,周恩来提出“我们检查的方法,是自上而下的巡视”。

从1927年11月到1930年春,周恩来负责党的组织工作这段时间,面临的形势是险恶严峻的,但取得的成绩是可贵而显著的。周恩来在六届二中全会做组织问题报告时形象地讲道: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就好比火车的车头和车轨,人的大脑和四肢,“没有车头固然火车不能行动,而没有轨道,亦不能有正确的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19大报告中指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回顾和总结90年前,在那么一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周恩来在党的建设上的探索和思想,在今天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的。

用恩来精神育人铸魂

淮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朱汉清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坚持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把周恩来精神育人和提高内涵发展、推进综合性大学建设的目标结合起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把这些问题思考好、解决好、实践好,才能够不辜负周恩来总理的一片赤诚之心,也才能不辜负习总书记的嘱托。

早在去年十一月,学校就印发了《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活动方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纪念活动,挖掘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内涵。学校先后召开师生座谈会,学习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久前,学校完成了“周恩来研究专题数据库”平台升级工作,开始上线对外服务,是国内首个以周恩来研究为主题的全文数据库。经过近8年的努力,截至目前共收录相关数据7万多条,资源类型涵盖图书、论文、境外书目、报纸、多媒体、图片、文物、专题网站、方志及研究学者名录等。

“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和淮阴师范学院的名字一直是相连的。1998年,学校承办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以及创建“周恩来班”,以此为标志,学校开始了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长达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二十年的坚持,淮阴师范学院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推动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2010年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2013年,江苏省委宣传部、教育厅、团省委联合发文,转发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淮阴师范学院长期开展创建“周恩来班”的调查报告》,向全省推广“周恩来班创建”淮师模式;2017年《用周恩来精神立德树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获得了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理论研究的支撑,在各方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老专家的引领下,学校建立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周恩来研究会,出版专著24部,立项课题30项,发表论文208篇。今年,我们又有《周恩来精神》《周恩来研究史》《周恩来研究》(第6辑)等多部专著献礼120周年。

为新中国绿色发展理念

打下根基

淮阴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徐岩

当代中国,绿色发展业已成为社会各领域发展的主旋律。周恩来尽管在理论上没有明确提出绿色发展概念,却在社会建设中推行改造好大自然、增产节约、植树造林、防治环境污染、统筹协调等做法,为新中国探索绿色发展理念打下了根基。

针对我国物资紧缺状况,周恩来大力倡导节约。到70年代,他把节约提升到爱国主义高度,他说:“对国家的开支一点不注意节约,不提倡节俭,这不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是一个浪费主义者。”周恩来还倡导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以利增产,为此,他要求:狠抓物资的节约使用和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

周恩来还多次精辟分析了保护林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1962年,周恩来指出,湖南、福建等省在山区挤林开荒,水土流失很严重;内蒙古搞草原开荒,不能护土。他由此警告:“如果我们一直肆意破坏森林植被,我国甘肃省的敦煌一带恐怕迟早也会变成沙漠。”周恩来认为,我国实现工业化要吸取西方环境污染教训,走一条有利子孙后代的环保发展道路,他要求:北京一定要处理好废水、废渣、废气,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绝不做贻害子孙后代的事情。

1951年,针对革命老区有些同志提出的“革命胜利了,进了城就忘了乡”的意见,周恩来强调:“我们的胜利是依靠了农村的,但今后农民生活的改善,还必须依靠城市……进了城不应该忘了乡。如果忘了,就是忘本。”而且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故而统筹好农、轻、重协调发展尤为重要。对此,周恩来反复强调:“要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地位,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来安排经济计划。”

上一篇:以“两会”精神引领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下一篇:我市推进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69852,"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8/0324/44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