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周恩来的“共享”理念:妥善安排经济建设与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

周恩来作为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核心的主要成员,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始终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整个经济建设的核心和目标,逐渐总结形成了一系列经济思想。周恩来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党中央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与周恩来提出和强调的重要经济思想,精神实质是一脉相承的。

周恩来的“创新”理念:推动科学技术现代化

1956年1月,在全国知识分子会议上,周恩来明确提出:“科学是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阐明了科学技术的极端重要地位。科技是关键、重视人才、科技与生产互动是周恩来经济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

(一)重视培养科技人才。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人才十分匮乏,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培养新的科技人才。为此,周恩来在不同场合讲到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950年8月,他在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上,作了《建设与团结》的讲话,指出:“各种建设从恢复、整顿和调查开始,已经看出现有的专家是不够的。感到我国的科学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现在愈接触各种事实,愈使我们感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1953年9月,他进一步强调:“培养科技人才是我国建设的关键”。

(二)重视科技发展环境。周恩来多次强调,发展科学技术要有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并且要创造有广大群众参与的创新环境。1960年他在一次科学工作者会议上指出:“我们提倡百家争鸣,自由讨论,只要在社会主义框架下,争论什么都可以”。他坚信通过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推动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他说:“要采用先进技术,必须发挥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大搞科学试验,采用新技术,必须同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相结合”。他提出的“向现代科学技术进军”口号,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重视科技应用实践。在科技和生产的关系问题上,周恩来明确指出:“科学研究工作应该同国家的各项建设工作,特别是国家经济工作结合起来”。他说:“所有科学研究和教学单位都要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同生产结合的形式和服务的对象,各级计划经济部门都要把推广科技成果作为经常性工作”。

周恩来的“协调”理念:保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周恩来曾指出:“经济建设要有四个观念,整体观念、重点观念、先后观念、全局观念,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综合平衡,全面安排。”

(一)在制定、实施经济计划方面,特别强调要实事求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我国在建设速度等问题上出现一些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操之过急的现象。周恩来很快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特别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他指出:“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他多次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之下,做经济工作要既反对保守,也反对冒进”。他指出:“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应该使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以便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按比例地发展”。

(二)理顺农、轻、重的次序,坚持“农业是基础,工业为主导”。首先,周恩来十分重视农业,强调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大基础作用。他指出:“如果不把农业搞上去,工业及其它各项事业就不会有巩固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工农联盟的巩固”。其次,他也正确认识到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认为,要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国防的现代化,必须“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即冶金工业、燃料工业、动力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和化学工业”。同时“也只有依靠重工业,才能保证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基于以上两个基本认识,提出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应该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后来总结为:“农业是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十字”方针。实践证明,这一指导思想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

(三)促进城乡、“东中西”部、“老少边”协调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乡、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老根据地大多地处山区和边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周恩来在领导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区域均衡发展思想。他强调:“工业要支援农业,城市要支援农村,各行各业都要支援农民,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在“东中西”部发展问题上,他一方面强调沿海地区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在国家建设,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并支援内地“老少边”地区建设;另一方面,又从发展西部教育、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践行其西部开发观。

周恩来的“绿色”理念: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张华忠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当西方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亦开始暴露之时,周恩来即以战略家特有的洞察力敏锐地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大事,反复强调要正确处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切不要做竭泽而渔、贻害子孙的蠢事。

(一)治理“三废”。当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三废”刚一出现,周恩来立即指明:“在经济建设中遇到废气、废水、废渣不解决,就会成为公害。后起的工业化国家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及时提出:“预防为主、综合利用、化废为宝、化害为利的治理方针,并责成燃料、煤碳、石油、化工、农林、卫生及计划等相关部门,各负其责,解决工业污染问题”。1971年4月5日,周恩来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在经济建设中的废水、废气、废渣不解决,就会成公害。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公害很严重,我们要认识到经济发展中会遇到这个问题,采取措施解决”。

(二)振兴林业。林业建设,也是周恩来非常关心的重要事业。1961年4月,周恩来陪同缅甸总理吴努到云南西双版纳视察,对当地负责人说:“这里是富饶美丽之乡,如果破坏了森林,将来也会变成沙漠,我们共产党人就成了历史的罪人,后代会骂我们。”在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指出:“林业的经营一定要越伐越多,越多越伐,青山常在,永续作业。”1975年8月29日,躺在病床上的他仍然对西藏的环境保护问题牵肠挂肚,特意嘱托准备参加西藏自治区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的中央代表团团长华国锋同志,到了西藏,要告诉那里的同志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好森林和各种资源,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这一嘱托既是对生态环境保护意义的深刻阐述,也是对林业建设最珍贵的遗嘱。

(三)展开环保的国际合作与交流。1972年,我国派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会上,宣读了由周恩来主持制定的32字方针,获得与会国的普遍赞同。世界环境大会后,我国召开了第一次环境工作会议,拉开我国环保工作的序幕。

周恩来的“开放”理念:反对闭关锁国和盲目排外

(一)自力更生为主,学习外国为辅。周恩来一贯主张国家建设要以国内力量为主的同时,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他说:“自力更生,建立独立经济,并不排除和拒绝平等贸易、互通有无”。“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更需要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设备”,他认为经济落后的我国决不能闭门造车。同时他又说:“即使我们将来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国之后,也不能设想,我们就可以关起门来万事不求人了。”对于自力更生与学习外国的关系,周恩来是这样阐述的:“一切国家都有长处,也有短处,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应该学习一切国家的长处和优点”,包括“资本主义生产上的好技术,好的管理方法”。

(二)参与国际市场的实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市场。周恩来在国际市场上一次次大显身手,尽管中国的实力有限,但在进出口上表现出自己的内行和魄力。在他的指导下,外贸部从国外进口部分原料,加工出口产品,以进养出,增加了外汇收入;组织专业人士研究自由货币汇率,在签订合同时,都以对我们最有利的货币计价。所以,在几次大的货币变动中,我们不仅没有吃亏,而且还从中赚了一笔外汇。在建国后的各个时期,他力主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促使国内经济增强活力,壮大国家经济实力和提高技术水平等等。

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周恩来十分注意人民生活,他反对进行经济建设只重物、不重人。他认为:“从根本上说,我们国家所进行的一切建设,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直接地或间接地都是为着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改善。”

(一)发展生产。早在新中国建立前夕的1949年7月,周恩来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就指出:“我们要恢复生产,首先就得恢复农业生产。”三年困难时期,经济调整时期,周恩来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为了有利于生产关系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直至“文革”动乱年代,仍大声疾呼:“生产绝不能停,生产停了,国家怎么办?人民怎么活下去?”

(二)藏富于民。在建设过程中,人民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之间、国家整体利益和劳动者个人利益之间,有时也会产生矛盾。所以,必须妥善地安排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在保证经济建设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既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又要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还要增进人民的健康。1967年5月,周恩来在接见十几个省市的代表时,批评粮食工作中存在的错误,认为“征购多了”。他明确提出:“藏在农民家里比国家收购起来还好,藏富于民是好事。”

(三)不忘初心。周恩来特别关心困难群众,强调要解决群众困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提出了这样最低要求:“粮食自给,队有余粮,国有储备,农民生活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他说:“在我们的国家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不能不是互相一致的,因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唯一目的,就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为了充分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又必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作者系淮阴师范学院淮安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上一篇:从周总理临终遗言读出啥? 下一篇:周恩来群众观的时代价值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70908,"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8/0305/4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