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棉花庄镇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

郭昕赵雅文

本报讯走进淮阴区棉花庄镇军田村,入眼便是白花花一片的塑料大棚。作为农业大镇,棉花庄镇积极探索培育“一村一品”,已经形成了以西瓜、辣椒为龙头的特色化产业。

随着棉花庄镇各类种养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风生水起,依托此优势,该镇因地制宜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分类施策,精准帮扶,让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找到“靠山”和“主心骨”。

今年,军田村村民任伟清种植的6个大棚的果蔬收成不错。“之前西瓜卖的不错,赚了5万多毛收入呢!”任伟清搞大棚是尝到甜头了。说起当初搞大棚的事,他对村里的“辣椒奶奶”刘桂兰刘大姐充满了感激。原来的任伟清家并不像今天那么宽裕,住小洋楼,每年还有好几万元的收入。“早些年,我父母生病,花了好几万,家里本来就没什么收入,一下子就欠了一屁股债。”任伟清回忆到,“刘大姐知道这个情况,主动来找我,先是安排我们夫妻到她家里学技术,后来还支持我们500元搞大棚。”于是任伟清的大棚搞了起来,生活也越过越好。

刘桂兰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在棉花庄镇军田村有着“辣椒奶奶”的称号。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刘桂兰带领村里的村民一起搞辣椒制种,并使大家成功脱贫致富。2008年,在辣椒制种基础上,刘桂兰流转了600多亩土地,成立了绿源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制种、生产、销售一条龙的规模化产销方式,不断发家致富。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刘桂兰不忘乡里乡亲。她把村里所有的剩余劳动力吸收到她大棚里做工,尤其优先雇请留守在家的、劳动能力较弱的、就业较困难的贫困户。

70岁的村民杨秀英家里6口人,丈夫、儿子、儿媳常年生病,家庭没有劳动力和收入。今年的她刚到刘桂兰合作社里打工,“在地里干活一天40块钱,家里的三亩多地也包给了她家,平时又拿工钱还包吃饭,家里有了收入,负担少了很多。”现在刘桂兰的合作社种植优质辣椒、西瓜和其他高效蔬菜面积已达1000多亩,解决了当地100多名村民就业。

在刘桂兰的影响下,她的子孙也纷纷加入到带领村民致富的队伍中来。女儿李建梅成立了“武梅耕作服务社”,解决了50多名村民就业;外孙女金婷婷办起了“幸福快车家庭农场”,为当地20多名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

这些只是棉花庄镇“合作社+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实践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目前棉花庄镇150多个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和全镇所有困难家庭都结了对。此外,今年以来,棉花庄镇为学到技术想自己发展的困难农户解决小额贷款40多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为当地贫困户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棉花庄镇负责人表示,到2019年底前全镇将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精准帮扶任务。

上一篇:赵集镇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下一篇:稳步推进课堂改革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72928,"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8/0112/41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