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画出帮扶“同心圆”

郑飞

“三进三帮3310”活动开展以来,盱眙县古桑街道参加活动的党员干部达237人,走访居民户4099户;街道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9人,走访辖区内挂包企业35家……古桑街道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三农”短板、以双手助力强村富民,在古桑大地上留下了一串串进基层、帮民富的新足迹。

补短板,聚合民心强服务

通往石龙村的交通要道天明路,因货车长期重压,路面破烂不堪,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严重影响群众的出行安全和日常生活,成为老百姓口中的“堵心路”。在接到群众的诉求单后,街道党工委主动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联合街道多部门积极为此事谋出路想办法,期间不间断对该路段洒水去尘。经过多方协调,目前,天明路修建工作已正式启动,不久“堵心路”将彻底变成“舒心路”。

“天明路问题给了我们很大的警示,说明我们平时工作有‘短板’,帮扶服务有‘软项’。”古桑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霖说,“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三进三帮’的应有之义。”4月初,古桑街道在原有走访的基础上,将活动主体由领导干部拓展到全体党员干部,将走访对象由困难群众拓宽到所有街道居民户,实现党员干部入户走访街道居民户全覆盖。

一村一村地走、一户一户地访,街道党员干部纷纷走入农村、走进企业、走向田间,把群众最急、最难、最盼的“医教水住行”等问题排查出来,因事而异、因地适宜,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服务,尽其所能解决困难,力所能及兴办实事,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不仅补齐了乡村的“短板”,也让群众在“三进三帮3310”活动中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

出实招,聚力发展解难题

“为配合港口产业园建设,需要我们将2113座坟墓统一迁移到集体公墓。时间紧、任务重,然而征迁工作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进度一直较为缓慢。”磨涧村党总支书记黄平为此绞尽脑计。“三进三帮3310”活动中,街道牵头,抽调多部门党员干部联合组成专项工作小组,组织群众召开座谈会,挨家挨户进行政策宣传、矛盾调处等工作。目前,2113座坟墓已全部搬迁完毕,期间无一次越级上访,新建成的公益性公墓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自“三进三帮3310”活动开展以来,街道党员干部多次深入结对帮扶村居,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详细记录群众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街道定期召开问题交办会,组织街道各职能部门,就具体事宜进行专题研究,形成决定意见,制定落实方案。同时,建立“一周一分析、半月一会诊、一月一回头”工作处理机制,对解决的问题进行回访,将考核权交到群众手中。对未解决的民情诉求进行分析,及时上报到上级部门。通过受理反馈、办理反馈和办结反馈三个环节进行跟踪检查,确保问题诉求有回音、有着落。

活动中,街道党员干部积极适应社会新变化、回应群众新期待、顺应民生新需求,从群众最急、最难、最盼的问题入手,发扬“即知即帮”、“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勇当解决急难愁的“战斗员”,实现群众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造活血,聚焦富民促增收

“目前,1500平方米的烘干厂房已建设完成,烘干设备已安装成功,村里粮食烘干项目已正式投产。”关帝村村主任张平告诉笔者。关帝村农户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收入低、经济差,被列为软弱后进和经济薄弱村。针对村里现状,街道通过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实施关帝村粮食烘干项目,可带动10余名困难群众就业,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4万元。

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更要想办法帮助村民增收致富。街道把“三进三帮3310”活动与惠民富民政策落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相结合,走进乡村了解资源状况、帮助村居理清发展思路,走进农户了解收入状况、帮助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走进田头了解生产状况、帮助农民发展高效农业,找准制约富民症结,建立分类解决机制,努力把调查摸排的成果转化为强村富民的具体成效。

街道按照群众期盼和村民愿望,结合各村居发展方向和资源优势,坚持从“根部”精准发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等优势,积极帮助村居破解增收难题、选准产业项目、调整产业布局,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加快推动群众增收致富。

“三进三帮3310”活动开展以来,古桑街道党员干部将他们的真情真意带到田间村头,“进”到群众心坎里、“帮”出更高满意度,取得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社会真欢迎的“叠加”效应,画出了最大“同心圆”。

上一篇:清江浦法院召开“双打”讨论会 下一篇:盱眙粮食局落实秋粮收购措施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75629,"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1128/39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