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我市全力保障改善民生

记者陆彦平通讯员赵春丽

本报讯民生无小事,民生最关情。近年来,我市坚持每年将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以上、新增财力四分之三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高标准组织实施十件为民实事,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注重就业创业富民。坚持富民优先,加快创业型城市建设,连续五年持续推进“全民创业,淮商崛起”行动,在全国首创就业创业信息化便民工程,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突出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强化就业服务和政策支持,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持续推动社保提标扩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基础养老金标准实现“六连增”,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550元/月·人和460元/月·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淮医”品牌和“健康淮安”建设力度,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公共服务能力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坚持把良好生态作为最普惠的民生,扎实开展“263”专项行动,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5年100%达标,PM2.5浓度较2013年同期下降32.5%,在苏北率先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

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在顺利完成“十二五”脱贫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打响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加大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力度,在全省率先开展“阳光扶贫”试点工作。2016年有14.1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44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

营造和谐稳定环境。充分发挥淮安社会治理创新的良好基础和优势,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扎实推进“六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实体化建设,着力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两网融合”,“阳光信访”、“1+3”安全生产监控模式、透明食药监等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市安全生产和信访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上一篇:2017年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公开选任科级领导职务公务员简章发布 下一篇:淮安区慈善冠名基金募集本金1900万元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81550,"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0819/32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