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多元施策 擦亮底色

通讯员志荣侍农

记者宋莹莹

近年来,淮安市农委对照“持之以恒推动城市空间绿色化、产业发展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生态建设新要求,牢固树立“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理念,坚持“统”字为先,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治”字当头,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政策开花结果;“用”字为主,推进农业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多元化;“管”字为要,严格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字为方,广泛应用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技术模式。市农委主任、党委书记张进成告诉记者:“我市以绿色为本持续发力农业供给侧改革、现代农业发展,切实将省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各项部署要求全面落到了实处,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十三五”规划统一划定农业生态空间,切实强化生态保护与管控。把生态优先摆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在全市“十三五”总体规划纲要中坚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依据,明确划定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面积占到市域面积的近90%,强化农业生产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农业的生态涵养功能。一直以来,城市周边的水稻田就是人工湿地,小麦、蔬菜就是人工绿地,果园就是人工园地,均为“生态之肺”,通过规划立章来强力保护好这些重要的湿地、绿地和园地。淮安市“十三五”现代农业规划,细分优化农业功能区域,突出特色优势,重点建设红椒、龙虾和螃蟹“三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和休闲农业“五大”产业,实施种养殖减排、土地污染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生物多样性防护、投入品管控、生产废弃物排放控制“六大”农业生态保护工程,有效遵循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开发与保护协调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现代农业“三生”空间配置,为实现均衡、协调及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制度保障。

二是下工夫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切实强化资源与环境保护。先后建成省市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62个,实现耕地质量监测适时、动态化。建设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示范区7个、核心区面积7万亩,集成推广土壤培肥技术,鼓励农户适当增施有机肥,划定休耕轮作面积2万亩,聚力提高土壤肥力。全国首创测土配方施肥,农业部提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全国先进在江苏,江苏精华在淮安!”,年推广面积一直保持在530万亩以上,亩节本增收30元以上。坚守耕地红线,围绕占补平衡,严格补充耕地项目质量评估,完成评估项目70个,保障补充耕地质量。累计完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371.6万亩,大力推广滴灌、喷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73,有效灌溉面积786万亩。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争创全国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3个、绿色防控示范区15个、“五有五好”植保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组织8个,示范引领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带动绿色防控技术、环保型肥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推广应用;统防统治率61.5%,全省领先。连年严抓重管秸秆“双禁”,群众环保意识入心入脑。按省农委统一部署,开展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普查三大区域(工矿企业、污灌、大中城市郊区)和一般农区调查,同步进行采样监测,开展“米袋子”工程粮食主产区和“菜篮子”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重金属污染风险监测预警。全省首推内河湖泊增殖放流,年放流鱼虾300万尾。加强湿地保护,稳定湿地面积,建设国家湿地公园2个,湿地保护率50.7%,处在全省前列。实施白马湖退圩还湖,当前水域面积扩大一倍,湖体水质全面改善,并在2017年全面启动洪泽湖退圩还湖,农业生态空间进一步拓展。

三是多元化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切实强化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每年向上争取秸秆综合利用资金过亿元。一方面,落实“按量补助”政策,将秸秆“还进田”。另一方面,结合国家秸秆综合利用主推模式,加大科研力度,改良创新秸秆持续还田情况下的稻麦种植方式,先后获得相关国家发明专利两项,有力保障将秸秆“还进田”,还要“分解掉”,秸秆还田已成为综合利用主要的方式。创新户用秸秆沼气技术模式,先后获中国沼气科技创新奖、多项省市科技奖励,获国家专利3项,,全国户用沼气“四个三”模式全国推广,推动全市户用秸秆沼气保有量达4万户,年利用秸秆4万吨,节药液化气等能源支出1500万立方米,为农户节支增收6000万元。引进紫山、海投生物天然气、国信淮安生物质发电等项目,配套秸秆固化生产线180条、收贮点130个,有效将“废弃秸秆变成能源、基质”,环保又增效。争取国家和省规模养殖场沼气池治理工程项目资金,建成畜禽粪便处理沼气池447个,就地实现内部循环、粪污消纳利用。创建标准化示范场,严格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绿色生态导向,加快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改造建设,减控废气、废水和粪污排放,加强与周边粮蔬果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的联系,引进有机肥加工厂多家,就近就地用于田、制成肥。共创成13个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和256个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结合“263行动”,积极探索在畜禽养殖较为集中的区域,规划建设一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和有机肥加工厂,为无法自行建设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施的畜禽养殖场,开展社会化畜禽粪污处理服务。2016年,全市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率分别达92.7%、92%,继续领跑全省。

四是严格全程管控投入品质量安全,切实强化绿色农业发展基础。出台指导性意见,在生产环节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多部门联动,常态化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重点查处禁用农药、假农药和假化肥违法行为,着力控制农产品农药、肥料污染。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七大专项整治,对非法生产、经营不合格农产品,使用销售违禁药物、非法投入品等重点环节。今年上半年省农产品、水产品上半年例行抽检合格率分别达99.29%和100%。健全“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市农检中心加速改造升级,7个县(区)全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113个乡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监管站,深入推进基层“三定一考核”网格化监管模式,将管控触角延伸到基层田头,做到全市2766个农产品生产基地“一对一”全覆盖监管,推动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具产地证明,严格“准出制度”。下发《淮安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市农委2017年“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工作计划》,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立足本地资源环境禀赋,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编制畜禽养殖布局调整优化方案,合理布局畜禽养殖生产规模,逐步引导畜禽养殖向环境容量大的县区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合理限制养殖数量和规模。今年以来,通过一手抓控制数量、一手抓污染治理,保护土壤水体安全成效显著,绿色生态农产品让“百姓舌尖更放心”。

五是大力推广应用绿色生产技术方式,切实强化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结合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创建,改造养殖设施装备,推广节水、节料和节能等清洁生产工艺和干清粪、微生物发酵等实行技术,以及“猪沼茶、粪沼气”等种养结合模式,从源头减排。在全市重点推广应用粪便外置发酵床技术,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立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工作站,创新“一地双业、一水双用、一田双收”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稻、渔、田“三者”实现“绿色、高效、生态”协调发展,可亩产优质龙虾100公斤、生态稻米400公斤,亩均在单一模式基础上助农增收2000元,成为全省2016年农业工作的一大创新亮点,当年示范推广面积11.6万亩,2017年提升到16.4万亩。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获两项国家专利,全程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无污染物排放,技术水平全国领先。紧扣“三品一标”认证,制定覆盖生育期的标准化技术规程120多项,组织实施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认证“三品一标”1900多个。调整林分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打造生态绿色屏障。“十二五”以来,累计完成成片造林3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3.82%。2017年,投入资金超10亿元,推动“绿化、彩色化、珍贵化”林业“三化”工作开展,富有成效连年为农业农村“增绿”,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生态优先”理念。

上一篇:开发区召开全链审批赋权清单落实推进会 下一篇:我市首次获批万亩以上丘陵山区项目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83492,"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0717/30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