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飞地”经济助推强村富民

通讯员陈向瑾徐立先

近年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快速发展,国内外知名企业竞相集聚,面对土地资源匮乏的发展瓶颈,如何转变传统模式强村富民,开发区探索了一条发展“飞地”经济的新路子。

“飞地”经济点亮强村路

“这是我们村集体经济的活资产,每年租金达260多万。”东湖办事处马庄村党总支书记指着眼前的日资企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东湖办事处马庄村是开发区的启动区,前几年,发展受到土地的制约举步不前,开发区给予村居经济发展的自主权,鼓励村居在风险评估后的基础上,积极要求投资项目,发展集体经济。马庄村依托开发区的经济政策支持,采用“飞地发展”模式,采取融资、向上争取等形式,筹集3200万元,在临近村购买30亩土地,建成4幢23000平方米的厂房,同时,借助区招商平台信息及招商的优惠政策,积极与因扩大生产需搬迁的日资企业华顶鞋业主动对接,商谈厂房出租事宜,很快签订了租赁协议。现在,厂房的租金不仅定期到账,而且逐年递增,为村集体经济培植了新的增长点,彻底破解了因本村土地资源较少而制约经济发展的难题。

这种异地置业、出租厂房、按股分红的“飞地”经济模式,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创新做法,是盘活优势资源带动村民致富的发展新思路。以此为鉴,开发区力推“飞地”经济强村,即打破村居区划限制,把集体经济资金资源引导到中心区、产业园区,建门店、出租屋等,实现集体资产和村民增收。目前,开发区42个村居,门面出租面积约5.9万平方米,每年租金达915.97万元。

“飞地”经济长出“金娃娃”

“我在淮安区承包了近100亩西瓜地,种的是南马厂西瓜,一年收入40万。这地里长出的不是西瓜,是我的‘金娃娃’哦。”南马厂乡种植协会的瓜农笑盈盈地说。

“越是特色的东西越具有不可替代性,越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南马厂乡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在南马厂乡有150余户瓜农,他们采用“飞地”模式,将西瓜分别种植在涟水县的浅集、徐集,淮安区的苏嘴、茭陵、钦工、席桥,以及沭阳县等地,如今,南马厂的西瓜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为了打响“金字招牌”,南马厂乡党委牵头创建独特的二维码标识,实现的是“二次扫码、全程溯源”的方法破解西瓜专有化问题,实现年产值3250万元,净收入可达1250万元。

过去的许庄村是黄码红椒的种植主产地之一,自土地被征用后,红椒种植受到影响。为此,区、乡两级积极帮助群众谋求发展,一方面组织农户参与大棚种植,目前,近500名农户在周边县区承包蔬菜大棚种植,实现年产值720万元,净收入可达360万元。另一方面,利用大学城区位优势,建设许庄创业园,用于群众创业。不仅增加200名群众就业创业,而且还为村集体增加60万元租金收入。

“飞地”探索新模式

开发区积极引导群众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提高农民收入。

金港路办事处与淘宝网、飞牛网合作,由淘宝网、飞牛网出资,在办事处所辖三个村分别建立了农村淘宝服务站、飞牛网合作网点等三个电商平台,按网络价格销售,利润来源于网站返点,淘宝网和飞牛网按照每月销售总额的2—3%返点,对村集体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也为村民购物带来了便利。

山阳社区党总支延伸发展新模式,发展三产服务业,帮助10余人就业,成立物业管理公司,承接果品市场卫生保洁,拓展村居发展新模式,为村集体增收16万元。邱圩村党总支与金融单位合作,为淮融创业园一期、二期提供管理服务,收取管理服务费用,同时利用总部经济的税收返还,帮助盘活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增收40万元。

目前,开发区的“飞地”发展模式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与开发区上下开展的全民创业活动高度契合,为失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资金保障。

上一篇:淮阴民警李宁再获殊荣 下一篇:中国城市掼蛋联盟筹备研讨会在淮召开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83961,"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0709/30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