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淮安精准扶贫充满阳光

何伟严继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升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习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进、亲自督战,就扶贫开发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制订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逐步形成了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核心内容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五年来,淮安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将精准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把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经济薄弱乡村加快发展作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使命,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把中央、省、市的各项脱贫攻坚措施落到实处。

显著的脱贫致富成效

(一)低收入人口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全市各有关部门加大帮扶力度,着力抓好到村到户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2015年底,57万年收入4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实现整体脱贫,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到2016年,全市农村有14.1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6000元,完成任务的29.4%。新农合、新农保、农村低保、被征地农民社保所有低收入人口全覆盖。

(二)经济薄弱村民生显著改善。2015年,全市238个经济薄弱村基本达到新“八有”标准。村级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15万元。2016年,全市有44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完成任务的25.9%。经济薄弱村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解决了119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所有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持续上升。

(三)片区帮扶成效明显。从2013年起,在刘老庄和渠北两大片区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工作,计划帮扶项目482个、总投资额246.4亿元。两个片区面貌实现“三年大变样”,民生事业、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此外,从2016年起,省对黄花塘革命老区进行“点穴式”帮扶,制订《黄花塘镇革命老区“十三五”点穴式扶贫初步方案》,争取到省级道路建设、土地连片整理等帮扶项目与资金。

精准扶贫的经验与启示

回顾过去,淮安扶贫攻坚成效喜人;展望未来,脱贫人物更重。因此,梳理过去五年扶贫致富的经验,对于做好升级版的扶贫攻坚很有指导和启发意义,向贫困的最后“堡垒”发起最后的“冲锋”,抓好扶贫“第一民生工程”,确保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精准识贫是要义。精准扶贫,贵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首先要解决是“扶持谁”的问题,才能更对标准确,扶贫工作才更具科学性、目的性与实效性。全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人均年收入低于6000元的“十三五”扶贫标准,依据《江苏省扶贫开发条例》规定的扶贫对象识别程序,通过发布公告、农户申请、进组入户核情况、两级评议、三级公示、五签字五确认等严密的认定对账销号程序,准确识别低收入农户,力争做到“一个不少”“一个不漏”。在此基础上为15.1万户、47.94万名扶贫对象全部建档立卡,并建立健全扶贫信息网络,实现了动态管理。还对贫困对象的贫困层度、致贫原因、脱贫对策等不同情况进行分门别类、系统梳理,并“量身定做”帮扶措施。全市低收入人口进入率达98.16%,脱贫低收入人口退出准确率达92.73%,吻合程度在全省最高,得到省扶贫工作办公室领导的充分肯定。

同时,本着扶持集体经济最弱村的原则,参照村集体收入低于18万元的扶贫标准,精准识别省定经济薄弱村11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60个、县定经济薄弱村200余个。

(二)增强低收入者“造血功能”是根本。脱贫攻坚不是为了一时摘帽,而是要实现稳定脱贫,从根本上解决脱贫之后的持续发展问题,因此,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仅靠“输血”扶贫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通过开发式扶贫,“授人予渔”,帮助贫困人口和经济薄弱地区建立“造血”功能,给贫困人口一个美好的未来。因此,全市扶贫攻坚把着眼点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找到就业创业的路子、发展特色产业方面。一是对于有劳动能力的,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用工对接、提供创业指导等方式,提高贫困人口经营性收入。淮安区茭陵乡茭陵村低收入农户顾桃红因身患尿毒症无法外出务工,省民政厅驻村队员通过帮助其申领1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发展养羊项目,解决了资金缺乏问题,当年饲养的羊出售后,获得纯利2.5万元。二是组织招聘、培训后,推荐外出务工等方式提高贫困户工资性收入。2016年夏季,省委驻涟水县帮扶工作队开办了涟水县部分省定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烹饪技能培训班,41名低收入户农民顺利取得了全国统一的烹饪技能初级证书,有12名学员被安排到南京实习就业。三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盱眙县在鲍集镇岗洼村、兴隆乡黄庄村这两个省级经济薄弱村,重点扶持建设了“稻虾共生”示范基地5000亩。“稻虾共生”养殖模式,一举三得。龙虾既能吃掉田中的蚊虫杂草,而且龙虾在水稻田中觅食游动,帮助稻田松土、活水,同时龙虾还排出粪便等代谢物,相当于给水稻田施肥。稻田养虾这种新技术的推广,使两村农民平均一亩地增收1000元。市农委针对涟水县南集镇下营村进行精准扶贫工作,引进康源慕德农业发展,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帮助涟水县贫困村新建猪舍。2017年,康源慕德公司在南集镇年出栏育肥猪20万头、有9000头存栏母猪。而且,生猪产业链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生猪产业,还可以促进养殖业、兽病预防和治疗业、饲料销售、宰杀、卤制品加工业的发展。四是发展“龙头企业+村+农户”模式。依托龙头企业,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建设生产基地,同时吸纳低收入农户就业,形成“企业得利润,村集体得租金,低收入农户增收入”三方共赢机制。洪泽县食用菌扶贫产业园项目依托紫山现代农业和江苏胜伟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整合岔河镇临泽、张马等6个经济薄弱村的扶贫资金,建成60余栋标准化菇房对龙头企业发包,同时向种植户提供基料、菌种、技术支持和回购包销,最终形成“企业带动有收益、村级发包得租金,农户种植增收入”三方共赢的良好机制。五是“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帮扶单位或扶贫部门等联系相关企业,村集体或能人大户成立合作社,通过为低收入户提供生产原料、加工技术、产品回收等服务形式,引导低收入农户发展“一家一户”式计件加工项目,实现村与户双增收。涟水县东胡集镇陈永柳艺合作社,主要生产柳篮、柳筐等柳编产品,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合作社一方面负责联系对接苏南等地企业生成订单,另一方面通过为低收入户提供生产原料、编织技术、产品回收等服务形式,完成产品生产。该合作社年加工量可达21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2340多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万余元,带动入社350余名成员每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目前,合作社在五港、大东、东胡集、红窑等乡镇已设立加工点,许多低收入群众纷纷领料编织,成为群众增收途径,人们形象地俗为“小柳条编出大未来”。六是借助电商扶贫。市扶贫办筛选出基础好、意愿强、有一定产业支撑的经济薄弱村(洪泽区张福河村、滨河村,盱眙县沿河村、金湖县白马湖村)作为全市第一批电商扶贫试点,这些县与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积极对接。到2016年底,全市共建成村级电商扶贫站(店)180个。2017年,京东爱食派生鲜旗舰店助力洪泽区西顺河镇藕农日销莲藕一万斤。七是切实发挥好金融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农行楚州支行构建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的金融扶贫联动机制,设立多个惠农通服务点,为农民提供汇款、充值、代缴等金融服务,保证基础金融服务持续提升。2016年,盱眙县人行和盱眙农商行签订了总金额2.9亿元的扶贫再贷款融资协议。

(三)要及时补上经济薄弱片区基础设施短板。农民贫困与地理空间位置具有紧密的关系,经济薄弱片区基本处在地理位置偏僻、地形地貌复杂、自然资源贫乏、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只有解决经济薄弱片区发展的一些根本性的瓶颈约束,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才能使低收入农户的脱贫具备更加扎实的基础。市、县区两级对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都比较落后的经济薄弱村,统筹解决道路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淮阴区刘老庄乡刘老庄村,“十二五”期间,抓住重点片区扶贫开发机遇,2015年新建成11.1公里农村道路、新修建4000米防渗渠,全面提升了基础设施条件。在民生事业改善方面,坚持扶贫必扶智,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协调助学资金资助50名孩子,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得到同等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四)借助外力与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精准扶贫是全市上下的共同责任。如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打出“组合拳”,啃下“硬骨头”?是必须把握好的一对重要关系。上级派工作队、工作组,给政策、给资金、给项目等许多“真金白银”的政策与措施,扶持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也将更可持续。但是,如果贫困乡村和低收入者自身不努力、不主动、等着别人送小康,即使外力帮扶再大,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要充分调动经济薄弱地区干部和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点燃求富、求荣、求美、求变的致富激情,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美好梦想。全市产生了淮阴区刘老庄村、淮安区小岗村、涟水县厉渡村、盱眙县明祖陵村等一批自强自立式村级脱贫致富典型。

(五)做好精准扶贫的供给侧改革。在扶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体制机制创新尤为重要。为此,中办、国办于2014年出台《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淮安市按照省里的要求,在全国第一家开发出“阳光扶贫”系统。该系统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主线,以人和项目的实名制为前提基础,以“信息+制度+公开”为方法路径,实行“三层四库一端”整体架构,探索出了一条“阳光透明监管、精准扶贫脱贫”的新路子。目前,这项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省里其他市将复制、推广,相信淮安市的阳光扶贫探索创新,将给全市扶贫济困工作带来新气象,给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带来春天的阳光和希望。

(六)政策要兜底。全市因残、因病、因智障、因年老体弱等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占到低收入人口的一半以上,这些人口,需要社会保障来兜底。在健全医疗和教育保障体系方面,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低收入农户精准扶贫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贫困家庭儿童大病救助和临时救助等补偿的基础上再次补偿,以减轻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医疗费用自付负担,努力构建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新机制,使整个社会关切每一位贫困人口,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温暖每一位低收入者。

(作者:何伟系淮阴师范学院淮安发展研究院主要负责人、教授;严继林系淮安市委农工部长、市扶贫办公室主任。)

上一篇:盱眙国税提高征管质量 下一篇:淮安生态文旅区领导调研淮安眼科医院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84289,"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0704/29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