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市司法局精准施策锻造阳光扶贫实践样本

记者杜勇清

通讯员常雪峰盛杰

36岁的张晓凤是淮安区席桥镇王口村的困难户,昨日上午8点,她参加为期十天的月嫂培训。“培训不收钱,再有三天就能毕业拿证,”张晓凤说,“拿到证,上了岗,好好干,不然对不住人家杨处长。”

张晓凤所说的杨处长名叫杨丽,是市司法局法宣处副处长,张晓凤一家是杨丽的帮扶对象。今年4月以来,包括杨丽在内,市司法局42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按照市委开展“阳光扶贫”的统一部署,深入挂钩扶贫点王口村,与全村42户困难户一对一“结亲”,通过“十项措施”精准施策助其挖“穷根”摘“穷帽”,锻造出独具特色的实践样本。

前不久,市委书记姚晓东对此专门作出批示:市司法局落实“阳光扶贫”的十项措施具体扎实、用心用情,面上可交流学习。

出硬招——

起好“步子”结“穷亲”

“6月17日,早上7点,我和同事苏坡带着淮安区心理协会会长、儿童心理专家张巍一起,来到王口村朱建民家。前两次走访,老朱一直念叨大孙女好像得了自闭症,大孙女的事也成了老朱眼下最大的心病。幸运的是,经过诊断,小姑娘没有患上自闭症,不愿开言主要是家里环境造成的,多陪伴就没事,老朱悬着的心算是放下了……”

上述文字,出自市司法局机关党委书记周利的扶贫日记。在市司法局,像周利一样写扶贫日记并通过办实事真扶贫的做法,已成为该局的“规定动作”。

早在5月10日,市司法局党组就如何确保“阳光扶贫”真帮真扶不放“空枪”,专门召开了“诸葛亮会”,找准帮扶“路子”。会上,42名参与结对帮扶的副科级以上干部经过集思广益,最终拿出该局实施“阳光扶贫”工程的“十项措施”。

除此以外,“十项措施”还要求参与挂钩帮扶的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制定一份帮扶责任清单;每人每月至少走访贫困户家庭一次;每季度晒一次工作实绩;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对帮扶工作不力的进行约谈提醒;每年开展一次满意度测评,由帮扶对象对帮扶工作进行打分,评价结果列入干部考核,帮扶对象不满意、收入无增加的,对挂钩帮扶人员进行问责等。

6月23日出炉的市司法局“阳光扶贫”二季度实绩公示表、满意度测评表显示,二季度以来,该局42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累计到王口村走访贫困户300余次,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200余件,被帮扶对象满意率达99.8%。

察实情——

扑下“身子”挖“穷根”

5月27日,一辆装载着84袋农用化肥的货车驶抵王口村。“急等插秧,就缺化肥,才说过两天,人家司法局就给送来了”、“缺啥给啥,这扶贫是动了真”……化肥分发现场,扛着化肥的42户贫困户议论纷纷,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下转A2版)

上一篇: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下一篇:“八个一”系列活动纪念建党96周年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84714,"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0627/29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