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包容天下 崛起江淮

(上接A1版)

不仅是持续汹涌的全民创业热潮,后来一系列发展实践都表明,市委六届三次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既符合淮安实际,更为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可。“六大战略”不仅清晰地勾勒出淮安科学跨越发展的现实路径,而且契合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全会提出要强力推动五个重点领域实现重大突破,鲜明指出了引领淮安跨越崛起的重点关键,也被后来一个又一个突破性成果证明是切中肯綮的。

市委六届三次全会以后,经过不断总结、提炼,我市提出构建以“4+2”先进制造业、“4+1”现代农业、“4+3”特色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对产业发展战略作出了全面梳理和布局;面向“十三五”发展,市第六次党代会第五次会议提出奋力谱写淮安更高层次科学跨越发展新篇章,吹响了打造增长极、共筑崛起梦的新号角。去年召开的市第七次党代会,则作出了“持续聚焦两大目标奋力建设美好淮安”的新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推动跨越崛起的发展韬略呈现出“变”与“不变”的战略辩证:一方面,市委市政府始终立足于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确立的战略框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另一方面,又根据中央和省最新部署要求,结合淮安实际,对发展目标、战略、举措应时因势作出调整。

因为“不变”,淮安人咬定目标,久久为功;因为“变”,淮安发展节节攀高,步步莲花。

实力跃升诠释跨越崛起之功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跨越崛起之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新常态下,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前期政策消化“三期叠加”,对任何地区都意味着不同程度的“短痛”——短期内经济增长趋缓乃至下滑。也正是在这一宏观经济背景下,淮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来看,淮安从2009年跨过千亿元大关到2013年突破2000亿元,用时4年;2016年跨过3000亿元大关,再增千亿仅用3年时间。与此同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十一五”末刚过4000美元跃升至2016年的9401美元,不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并直逼1万美元大关。

与之相应的是,2013年、2014年,我市先后以市、县为单位达到省定2003版全面小康标准,全面小康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十二五”末,三次产业占比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跨越;五年间,全市建筑业、电子信息产业、食品产业产值连续突破千亿元大关……

发展实力的跃升,体现为主要经济指标的跨越,更体现为发展格局的提升、发展动能的转换、发展后劲的增强。就在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过千亿的2015年,淮安工业史上单体投资最大项目——计划总投资200亿元的富强新材料开工,一年后又有德科玛半导体、时代芯存相变存储器两个超百亿项目开工奠基。三大百亿级项目陆续兴建,展示了淮安主导产业高端化、规模化、产业链式发展的崭新气象,同时也是推进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取得的重要成果。“十二五”期间,淮安建成智慧谷一期工程,签约34家、落户18家著名高校院所研发机构,引进89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幅分别位列全省第一和第二。2016年,我市又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1名、省“双创”人才20名年,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幅全省第一。创新人才的集聚、创新平台的建设、创新成果的涌现,为淮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了核心驱动力,也让人们看到了淮安跨越崛起的新境界、新动能、新潜力。

托举起“实力淮安”的,还有全面深化改革产生的强大动力和不断深化开放激发出的无穷活力。走在全国前列的淮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连同在全国试点城市中率先破题的“多规合一”、新型城镇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涉农县区全覆盖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在全国打响品牌的洪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等等,累计35个改革事项纳入国家和省级试点,初步形成具有淮安特色的改革体系。与全面深化改革齐头并进,淮安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也在不断拓展。五年间,淮安国家高新区成功获批,国家级综保区建成运营,机场一类航空口岸获批开放,实现对外开放国际交流合作五大洲全覆盖。利用外资总量居苏北第二,台资占外向型经济比重近50%,成为苏北唯一台企集聚超千家、投资超百亿美元的地级市,连续5年获评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获批全国唯一“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并得到省政府专门政策支持。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坚持把新增财力的四分之三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持续实施“十件实事”等民生幸福工程,教育、医疗、文体、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稳步发展。到“十二五”末,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28120元和13210元,是2010年的1.6倍和1.8倍。

城乡巨变彰显跨越崛起之貌

城乡面貌的变迁,与区域实力的跃升互相印证,是区域发展最为直接的表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淮安城乡面貌发生巨变的五年。变化之巨,绝不仅仅体现为可感可触的楼宇、街道、民居——站在城市的上空眺望,我们就会发现,五年改变了这座城市的容颜,更撬动了城乡发展新的格局。

或许,只有格局之变,才担得起跨越崛起这个庄严的词语。

让我们的目光重回2013年:连淮扬镇铁路立项,淮安高铁迈出关键一步;启动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打造淮安版清明上河图;白马湖入选国家重点江河湖泊保护计划,为江苏唯一;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淮安加速拥抱城市轨道交通时代……

4年后的今天,连淮扬镇铁路、徐宿淮盐铁路如火如荼推进,淮安即将圆梦高铁;清江浦景区、萧湖景区率先开放,里运河文化长廊取得阶段性成果;白马湖在“纳湖入城”战略下已经成为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公园等项目率先开放;现代有轨电车一期正式运营,成为淮安新的城市名片……

拉开的时间距离只有短短4年,便足以呈现这座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事实上,我们还可以梳理出很多很多:原清河、清浦、洪泽“两区一县”区划调整完成,高铁新区启动建设,中心城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金融中心、里运河文化长廊、古淮河西游记文旅区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加快建设;内环高架路、市区备用水源工程、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以及“一湖一河”黑臭水体整治等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或加快推进,或已全面完成……与此同时,广袤的乡村也悄然改变了模样:淮安县城发展各具特色,重点中心镇规划建设和重点村、特色村建设有序推进,村庄环境实现全域整治,其中码头成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镇、老子山获评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盱眙获准创建省级龙虾特色小镇。

与令人炫目的城乡巨变相比,以下这些数据只能算是“枯燥的注脚”:到2015年底,淮安初步构建起“一主四副多点网络化”的新型城镇体系,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55平方公里、人口达140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58%,实现了常住人口止跌回升的重大转折。

我们无法一一还原这座城市发展变化的细节,但简单的梳理已足够震撼:五年光阴弹指一挥,这座城市曾经的容颜仍历历在目,而现实却已让人不敢辨认。

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发展布局落子、收获辉煌的峥嵘历程,我们不会忘记:五年间,以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为主线,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在淮安落地生根,为淮安跨越崛起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五年间,“包容天下,崛起江淮”新时期淮安精神激发了广大干群包容开放、奋勇争先的热情,让淮安加快发展的心更热水更活火更旺……五年间,这座城市的精神高度与物质水平一同攀升,为跨越崛起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蓝天大地作证,汩汩淮水作证,党的十八大以来,560万淮安人民一直在用智慧和汗水耕耘着,并收获了跨越崛起的辉煌。

上一篇:省调研组来淮调研交通干线整治开展情况 下一篇:旗帜鲜明讲政治担当有为铸忠诚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85138,"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0621/28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