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一位老钢铁人的炽热情怀

通讯员高连杰齐春华记者宋莹莹实习生黄晓倩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句。

对于本文的主人公来说,他在自己的岗位上,用青春和热血、执著与爱恋,抒写了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要靠技术吃饭”

邵文同是淮钢轧钢厂机电工段工段长。他1976年7月进厂从事设备维修工作,几十年来,由一个普通的维修工,逐步成长为负责轧钢厂全部设备的大工段长。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注重钻研,爱动脑筋,跟在师傅后面,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技术。从设备维护保养,到故障的判断解决,再到技术改造和技术难点的攻克,无不体现了他过硬的技能。

这些年,为了轧钢设备的有效运行,邵文同解决了不计其数的难题,参与了许许多多的设备技改。二轧冷床原来较长,齐头辊道偏少,辊道间距偏大,导致钢材在齐头辊道上齐不到头,直接影响冷剪切头及成材率。针对上述问题,邵文同带领维修人员对齐头辊道进行了技改,技改后使用效果很好,大小规格都能齐到头,冷剪切头得到控制,成材率也提高了。

他常告诫自己的徒弟,也对自己的同事说:“做手艺的,要靠技术吃饭。”在他的悉心教导下,轧钢厂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维修人才,有人说,工匠要有修行者的心态、手艺人的精神。从邵文同的身上,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工匠”的风采。

“水牛拴在桩上”

如今,邵文同距离正式退休已不到半年。如果是一般人,可能就准备“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他却没有一丝懈怠,每天依旧扑在现场,与员工一起参与设备维护。

他有一句口头禅:“水牛拴在桩上,不干活也会老的。”在生产现场,经常看到这样一幅场景:在一台设备前,邵文同用一把跟随自己多年、已磨得锃亮的自制听棒,一头放在设备的“心脏”处,一头放在自己的耳朵旁,聚精会神地听着设备的每一声响、每一转动。他就像一位值班医生,只有每天到病房里巡诊一下,才能安心。

为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检修质量和效率,今年初轧钢厂对原有五个车间的机电人员进行了整合,领导安排他担任轧钢厂机电工段工段长。他二话没说,接下了这一艰巨的任务。这下,他更忙了,成天奔走于五个车间。从他的身上,看不到“日落西山”的暮色,也感受不到临近退休的懈怠,相反却有一种令人动容的“珍惜”。

“三年之内不会出毛病”

二轧生产线自1999年投产以来,已有十多年了,有些设备因为大修时间短,根本无法进行彻底维护。2016年7月份,公司根据市场发展的要求,要对二轧加热炉进行升级改造,以更好地适应特钢生产的需要。此次大修,需要四个半月,这么长的时间,在轧钢检修史上前所未有。作为一位“老设备”,他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2016年8月份,老邵的老伴因病住院要做手术,而此时,二轧大修工作正处于“攻坚战”。为了不影响大修进度和质量,他除了在老伴做手术时短暂请假外,天天坚持上班。厂领导劝他多休息几天,他却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大修了,我要保证这些设备三年之内不出毛病,我要让我的徒弟轻装上阵。”一个即将退休的人,却心系几年后的设备运行质量,这是何等的境界,又是何等的情怀。从他的身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位老职工对淮钢的拳拳之心和赤子之情。

提起邵文同,轧钢厂厂长李彦军满是感慨:“因为看的太多、摸的太多,在邵师傅眼里,所有的设备都有温度、都有生命。他不仅自己技术好,徒弟也带得好。虽然就快要退休了,但他从来不把自己当成快要退休的人,不管白天黑夜,只要厂里需要他都是随叫随到。这样的老同志,是我们的宝啊!”

作为普通的一名劳动者,能够获得如此赞誉,其中付出的努力我们可以想象。为了脚下的这方热土,因为对钢铁的那份赤诚,他一直在奉献自己、燃烧自己。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他叫邵文同。

上一篇:市质监局持续开展“质量专家企业行”活动 下一篇:省老年人体育节清江浦区分会场精彩纷呈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87591,"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0521/26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