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决胜高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葛涛安

当前淮安市正处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找准重点与难点,以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确保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做大经济总量,加快转型跨越发展

要按照淮安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大力发展经济,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发展质量,在转型跨越发展上取得突破。

第一,大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十分关键。一要努力拓展政策空间。继续营造低成本、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继续做好大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加快企业上市步伐;二要努力拓展制度空间。首先要以推进产业集聚为突破口,构建大项目生成机制。其次要明确项目的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建立动态的大项目数据库,强化大项目对接落实机制。同时还要注重建立大项目工作考核、评比、奖惩机制。最后进一步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带动作用,集聚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二,落实工业强市战略,以“4+2”特色产业推进经济加速转型升级。通过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重视龙头企业发展,形成集群效应,不断强化产业支撑。以县(区)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强化产业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向园区集中,打造一批能够支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现代产业集聚区。

第三,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以特色优势产业升级壮大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加快发展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和休闲农业等“4+1”现代农业产业,推动淮安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全程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开展种、养、收、卖等全程专业服务,保障生产安全、食用安全,充分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共同服务“三农”发展,促进适度土地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二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促进农产品销售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社、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构建为农业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四是构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服务体系,积极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全市农副产品经纪人协会的牵头、组织和协调作用,对规模种植、加工、流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在种植养殖、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积极有益的服务。

第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促进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当前淮安市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也是调整优化结构的战略选择。按照省、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要求,尽快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推进四大基础服务业,即物流、金融、旅游、商贸和三大新兴服务业,即电子商务、健康养生、文化创意“4+3”服务业特色产业发展,在健全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聚焦富民,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让全市人民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淮安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第一,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首先,扎实做好精准识别,聚焦贫困人口,经济薄弱村,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对贫困人口、经济薄弱村实行大数据动态管理;其次,因户施策,千方百计扶持贫困户脱贫致富;再次,因地制宜实施一批重大扶贫项目,增强经济薄弱村自我发展能力;最后,注重多方参与,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扶贫工作,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强扶贫内生动力。

第二,深入实施促农增收工作。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确保家庭经营收入持续增长。努力推进以转包、转让、出租、入股为形式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加快农村金融组织建设,鼓励和规范小额信贷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创新抵押担保方式,提升农村发展融资水平,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认真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争取更多的财政转移资金,确保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年均增速高于财政收入增速,增加农民政策性转移收入。

第三,不断提高民生保障能力。持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建立工伤保险伤残待遇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同步调整机制;完善失业保险待遇调整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调整联动机制;建立城市低保标准逐年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努力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第四,着力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挥企业在促进就业中的主体作用;培育壮大淮安市“4+2”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4+3”服务业特尔产业,积极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通过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加大财政、税收等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保障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优化创业环境,实施全面创业工程,积极落实创业财税优惠政策,重点鼓励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自主创业。

聚焦创新,增强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靠发展,而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一动力。要高度重视科技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大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比重,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努力提高淮安科技竞争力。

第一,努力优化创新环境。一要弘扬创新精神,努力营造适宜创新驱动发展的文化。宽松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是催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土壤。要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各级领导干部、企业家要充分认识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对淮安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创新摆上核心位置。同时要积极培育创新文化,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勇于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二要积极落实和完善创新政策法规,形成有利于促进创新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支持创新的普惠政策体系,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积极谋划和制定促进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财政对创新的投入资助。

第二,加快建立鼓励研发的体系。高度重视科技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奖补、贴息等手段,充分调动企业增加经费支出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推动国有企业建立严格的研发考核体系,企业科技投入要计入产品成本免除相应税收,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按规定比例返还,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第三,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加大提高科技研发投入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引导扶持作用,通过技术创新工程,扶持民营企业发展。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开放科技资源,协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攻克制约发展的技术瓶颈,引导民营企业科技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推动科技保险、科技创新券,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新创业投资领域。

第四,进一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招商引资,加大对淮安市盐化工、特钢、电子信息、食品、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的联合科技攻关。与国内外、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知名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和技术合作,建立合作示范基地,引进急需紧缺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与创新团队,破解产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联合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技术创新平台,通过引进科研项目增加经费支出。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要紧紧围绕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强力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改善生态资源环境,促进绿色持续发展。

第一,努力转变发展方式,降低能源刚性需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重点引进经济效益高、能源消耗少、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项目。加大节能资金投入,加快建立多渠道节能降耗融资机制,进一步推进技术节能步伐,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降低现有产能能源消耗。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争取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发展国家级、省级示范园区、示范产业链和示范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及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以循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带动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按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要求做好公共部门的节能工作。进一步控制生活用能增长,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产品,营造全社会节能氛围。

第二,强化节能减排监测调控,确保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进一步提高对节能减排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节能减排责任,强化目标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价格、财政、税收等配套政策措施,加强监测、统计、节能监察、标准制定等基础工作,抓好高耗能行业、重点企业的减排工作。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处罚力度,把节能减排评估审查作为项目核准、审批、备案和开工建设的重要条件。

坚持扩大开放,着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要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为淮安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第一,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宏伟战略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淮安市要进一步加快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等领域为重点拓展对内对外交流合作,构建淮安服务业经济开放发展新格局。深度对接连云港,加强“港口与港口”交流,共同开展内河航运业务。打通内河航道,实现江海直达、海河贯通,进而实现“运河经济”向“海河经济”跨越。

第二,深度对接长三角。长三角是中国经济的龙头,是淮安在更高平台上参与国内外经济分工与合作平台。主动融入长三角,紧紧依托长三角,全面接轨长三角,就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汲取资源要素,借梯登高,借港出海,加快发展步伐。要大力吸引长三角资金、技术、人才等高端资源,积极争取长三角金融机构来淮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长三角城市间的互动交流,积极参加各类经贸活动,广泛收集各方面信息,努力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

第三,积极推进“一河一湖”区域协同发展。在省域层面上,淮安以淮河流域的上游区域空间为基础,积极对接安徽蚌埠、河南信阳等建立区域合作关系,构建“淮安-蚌埠-信阳”区域协同的淮河经济带;在市域层面上,淮安以淮河流域下游区域空间为基础,主动对接盐城,利用淮河下游的资源,以及产业关联性、互补性,构建“淮安-盐城”淮河(下游)经济带;在县域层面上,淮安依托洪泽湖资源建立“洪泽湖生态经济圈”,沿洪泽湖的洪泽、盱眙、金湖等县(区)在资源利用、产业发展方面实现区域内的协同发展。

第四,全方位融入南京都市圈。淮安市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作为南京都市圈北门户城市,要充分发挥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宁淮合作、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双重叠加优势,重点加强交通、旅游、产业、民生四大项目对接,务实推进都市圈“共建、共享、同城化”建设,由单项合作转入多方位、多领域合作阶段,加速融入南京都市圈。

(作者系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

上一篇:市残联举行残疾人专场招聘会 下一篇:全面达小康 美丽新淮安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87715,"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0519/26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