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我市加快实施“水土林”生态综合治理

记者陆彦平通讯员刘国昌

本报讯近年来,我市坚守“生态底线”,划定“资源红线”,加快实施“水土林”综合治理,国土面积中1/2的耕地、1/4的水面和1/5的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划定生态区域设置“禁区”。在全省率先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打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构建“一区两片四轴”的总体空间布局,将22%的国土面积列为生态区域加以保护,给自然环境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在原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实际,科学划定生态红线,总面积2120平方公里。

围绕水土资源扎牢“藩篱”。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逐级签订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落实耕地“占一补一”制度,严把建设占用耕地审批关,耕地保有量达752万亩,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16.52%,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海绵城市创建,建成区计划用水率达95%。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古淮河、白马湖湿地公园入选国家级试点,天泉湖建成省级湿地公园。

为生态红线通上“高压电”。将生态红线保护纳入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年度考核体系,编制《淮安市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制定《淮安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考核办法(试行)》、《水环境质量区域补偿实施方案》,实行严格管控、生态补偿;以林木覆盖率增长、森林蓄积量增加、林业综合效益增强“三增”为核心,推进绿色淮安建设,出台了全国首部永久性绿地保护地方法规。

上一篇:市水利资产经营公司以创新驱动发展 下一篇:我市扎实推进2017年审计工作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90849,"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0411/22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