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四个转变”推动我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魏忠勇

本报讯我市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的关键举措,年初市局研究出台了《淮安市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方案》结合淮安实际,主推三种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基础路线。为做好全市推进工作,市局对县区开展专项督查,通过“四个转变”,推动我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是在装备结构上,由小型单功能机械向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转变。我市农机部门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大型、高性能、联合作业机械快速增长、配套机械协调发展,促进粮食生产农机装备的结构优化和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大中型拖拉机达25170台,同比增长10.1%,与大中拖配套的秸秆还田机16831台,同比增长23.3%,高性能插秧机2392台,同比增长42.6%,大型、复式作业机械在装备现代农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中的基础性保障作用日益显著。

二是在作业环节上,由单环节作业向集成作业转变。坚持农机农艺融合,积极探索机械化收获、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小麦种植技术路线,将过往多个环节的机械化作业向“一条龙”集成作业转变,减少农业机械作业环节和进地次数;建成一批“互联网+”农机示范基地,推广812台套“智慧农机”,加快农机作业远程监控、指挥调度等信息技术应用,形成智能化作业模式,降低生产成本,大大缩短农时,加快生产进度,以实现粮食生产的节本增效。

三是在推进路径上,由单面突破向全面推进转变。启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补短板”系列行动,强化行政推动,补秸秆机械还还田集成机插秧短板、补高效植保机械化短板、补产地烘干机械化短板。积极出台财政扶持政策,增加高速插秧机、育秧流水线作业补助,加大对秧池田的补助以及强化对水稻机插秧与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集成的奖补;将烘干中心建设列为今年市级财政项目进行扶持,全市建成60吨以上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124个;大力推动高效植保机具装备更新,全市植保机械总保有量超过5万台,农用无人植保飞机拥有量30台。

四是在服务形式上,由单体机械向农机合作集团转变。我市把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作为推进全程机械化的主要依靠对象,改变过去农机手单兵作业盲目性大、规模小、效率低、效益差等问题,采取支持政策优先倾斜、项目任务优先安排、长期跟踪指导帮扶等有效措施,支持农机合作社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规范经营行为。全市培育农机合作社916家,开展全程一体化服务的农机合作社近300家,累计流转土地44.4万亩,全市70%以上的机械化作业任务由农机合作社承担。

上一篇:金湖县推进旅游大道绿化工作 下一篇:福地办绿地社区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90921,"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0410/2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