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淮安区十大教育新闻揭晓

于兆文项生

本报讯刚刚过去的2016年,淮安区继续以教育现代化为统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发展为导向,进一步健全“学有优教”体系,“学在淮安市?首选淮安区”品牌形象不断提升,顺利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为进一步展示2016年度淮安区教育发展的新成果、新亮点,营造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为今后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淮安区启动了2016年度“淮安区十大教育新闻”评比活动。根据网上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近日2016年度“淮安区十大教育新闻”揭晓。

附:2016年度“淮安区十大教育新闻”

1.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6年,经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教育现代化建设亮出精彩、大气的成绩单,创成市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2个、先进学校11所,省优质园12所,市智慧校园3所。全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得分80.88分,超目标值5.78分,全市排名上升4个名次。

2.十三五淮安区大手笔布局城区教育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15.02亿元。投入2800万元,完成义务教育改薄项目11个;投入3520万元,按省优标准新建幼儿园4所;投入6600万元,建成淮安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综合楼、周恩来红军小学山阳校区风雨操场;投入1100万元,完成13所中小学装备水平提升工程。同时,大手笔布局城区教育,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计划再投入13.8亿元,在城区实施24个教育重点工程项目,实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各类教育全覆盖。楚州中学新校区、红军小学南北校区建设等9个项目已于2016年底启动。

3.教育教学质量继续领跑全市

从2016年省、市中小学学业水平监测数据看,我区学生成绩一直位居全市上游。全区中考考生71.62%达三星高中控制线,56.69%达四星高中控制线,占全市700分以上的41.9%;高考公办本科达线率40%,比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职教对口高考专业技能过关率、本专科录取率均为100%,学生获省技能大赛2银1铜、省创新大赛1银3铜,创新作品在第九届昆山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金奖。

4.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

2016年新招聘教师128人,对口交流、挂职锻炼、跟岗学习的教师929人,组织2132名教干教师参加了以笔试(闭卷)形式的考学。1人获评区“十大孝星”,20人获评区“最美教师”和“最美教师”提名奖,1人获评市“最美教师”。266人获评区骨干教师,83人获区优秀教师,47人获区优秀教育工作者,13人获市优秀教师,2人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获评市功勋教师,2人获省教学名师,3人获评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获评省特级教师,3人获评正高级教师,2人被确定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被确定为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5.教育创新项目连续七年获市一等奖

全区教育不断丰富发展内涵,不断彰显办学特色,创新打造教育品牌,连续七年获得市一等奖(2010年教育教学协作片、2011年“红色德育”、2012年“循环差异”教学模式、2013年"名校长工作室"、2014年"经验课堂"、2015年以红军小学品牌打造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6年学校特色文化建设)。

6.红色德育品牌叫响全国

已连续开展了38年的淮安中学“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活动被《德育报》专题推介;6月8日,光明网、江苏网等媒体报道了新安小学“新旅梦·中国梦”红色德育文化节;6月30日,“足球红军娃重走长征路”出征仪式得到教育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9月3日、10月22日,央视《朝闻天下》《新闻联播》相继报道了周恩来红军小学开学第一课和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12月6日,我区在全省德育工作视频会议上作专题经验介绍。

7.畅通教研主渠道,打造课堂主阵地

淮安区发挥教科研工作服务教师、指导实践等重要功能,畅通教研主渠道,打造课堂主阵地,目前全区“循环差异”“自探互教”“三环三案”等教学模式全市有影响,被列为淮安市十大教学模式。“一师一优课”活动中,26节课被评为部级优课。全区还启动“校校有课题,人人有专题”活动,全面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服务与管理工作,将课题研究工作与学校业务学习、教师培训、教研活动等做到有机结合,2016年共审批立项了251个区级课题,其中,区级微型课题132个,一般课题119个。

8.成功举办首届“袁鹰作文奖”评选活动

淮安区首届“袁鹰作文奖”评比活动历时4个月,分为初赛、决赛、终审三个阶段,经专家组评定,共评出金奖40名,银奖120名,铜奖231名,鼓励奖116名,老师辅导奖222名。此次评比活动,不仅提升了孩子们对写作的热情,让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平时的阅读和积累,同时也大力促进了学校作文教学的质量提升。

9.培养“能工巧匠”,助推经济远航

近年来,淮安区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育人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采用了“学校课堂进企业,企业研发进学校”“师傅进校当老师,老师进企搞研发”等举措培养自己的“能工巧匠”。2016年高技能人才新增122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6%,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多达419人。

10.育才兴教工程全覆盖贫困学子

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2016年发放各类资助金4247万元,资助贫困生3.85万人,为2031名在校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565万元,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我区学生资助工作再获省级表彰。

2016年度“淮安区十大教育新闻”提名

1.诗书画特色让“农村娃”更有底气

泾口镇第二中心小学是一所只有600名学生的农村小学。自2011年起,学校大力发展“诗书画”特色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翰墨文化,通过校园环境、特色课程、主题活动等立体化途径,滋养有魂有根的生命,达到“读好诗、绘好画、写好字、做好人”的办学目标,获得“全国诗词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建成省级高水平乒乓球训练基地

2016年10月14日上午,江苏省体育局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淮安市体育局、淮安区人民政府在周恩来红军小学体育馆成功签署省乒管中心淮安区高水平乒乓球训练基地共建协议,合力将省乒管中心淮安区青少年训练基地打造成省、地共建的典范和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摇篮。

3.“爱心妈妈”在行动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来自淮安区教育、质监、妇联等不同岗位的7位女党员自发组成“爱心妈妈”小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她们深入农村学校,给孩子们带去春的温暖!“爱心妈妈”们来到钦工镇中心小学,看望该校十六位贫困学生,并向他们捐赠了她们精心挑选的衣服、书包以及文具用品。孩子们也向“妈妈”们表示节日的祝贺。“爱心妈妈”们表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们仍会继续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给那些需要的孩子们播撒爱的种子。

4.全国首座“六小龄童图书馆”在淮揭牌

全国第一座以“六小龄童”命名的“六小龄童图书馆”在淮安区揭牌。尼泊尔驻华大使马赫什?库马尔?马斯基(MaheshKumarMaskey)夫妇和著名表演艺术家、吴承恩中学名誉校长六小龄童先生为图书馆揭牌。揭牌仪式后,在六小龄童先生亲笔题写的“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对联的六小龄童图书馆门前,吴承恩中学接受了六小龄童先生捐赠的图书。

5.南闸中学校友严介和倾情母校

庄严智库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世界500强企业苏太华系创始人、太平洋商学院院长严介和先生捐助母校南闸职业中学建设学生公寓、餐厅、运动场等,计划将该校打造成苏北地区农村最美校园。

6.让吃苦者吃香,让实干家得实惠

近年来,淮安工业中专切实打造教师幸福团队,将高素质教师视为学校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发展教师就是发展学校”的坚定理念,树立“使用教师就要激励教师,激励教师更要发展教师”的职业幸福观,为学校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证。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248人,“双师型”教师133人,正高职称和副高职称104人。就是这样一批专家型的队伍,为江苏省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16年9月13日《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该校做法。

7.淮安区教育援疆结硕果

2015年以来,淮安区先后派出王其明、陶爱忠、陈志亮等教育骨干支援新疆教育,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25团中学结对共建。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援疆成绩斐然——学校硬件设施有所改善,管理更为规范,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国唯一一所用“军垦”命名的学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25团军垦红军学校已正式得到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的批复,并随后成立。从此,125团中学将与全国红军学校共享资源,互建共赢。

8.校园里响起老淮调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宣传淮安地方特色风情,淮安区启动“书法进校园”“诗词进校园”“文化淮安进校园”活动。区诗词协会与教育局联合下发文件,诗词教育全面推开;新安小学新区分校与市淮剧二团合作开展“淮剧文化进校园”活动,从文学、表演、唱腔、伴奏、服饰、脸谱等方面,普及淮剧知识、学习淮剧表演,传承淮剧文化;“文化淮安进校园”活动第一课《周恩来与淮安》在周恩来红军中学举行,标志着“订单式”文化讲座进入校园;全省首家成立教育书法家协会,“淮风墨韵”“大湖春韵”等书法教育进校园活动风生水起。

上一篇:苏嘴镇初级中学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下一篇:南闸镇做好学生寒假安全教育课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95591,"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0215/16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