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东:蔡英文执政前景暗淡
2016-11-06 11:03:00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副主任、大陆权威台湾问题专家朱卫东/受访人供图

  大公网10月31日讯(记者朱烨)“习洪会”和“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在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及其核心内涵、两岸沟通机制停摆、两岸关系遭受严峻挑战的关键时刻登场。国共再度携手,对于深陷对抗僵局中的两岸关系会带来多大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大陆权威台湾问题专家朱卫东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目前不仅国民党站在十字路口,民进党主政下的台湾也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蔡英文执政半年所走的道路崎岖坎坷,看不到光明的前景,应当立即改弦易辙回到正途。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发展前景,道路选择正考验着台湾朝野领导人的远见和智慧。对领导人来说,关键是要把握大方向,只要方向正确,每一步都是前进的脚步。

  朱卫东教授一开始就用“黑云压城城欲摧”和“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两句古诗来形容当下的两岸关系形势。他认为,民进党“台独政权”执政后,两岸关系发展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严峻性显着增强,主因是,蔡英文“本质不变、姿态百变”,是一个“不言独、暗搞独、倚美日、要交流”的难缠对手。朱卫东分析,蔡英文之所以推行“柔性台独”路线,除其自身“理念型台独”的本质外,更有一种战略上的误判和幻想,高估自己、低估大陆、错估形势。

  背弃“九二共识” 对陆误读误判

  “她总以为有台湾民意支撑就可以跟大陆叫板,以为有美日支持就可以跟大陆对抗,这种坐井观天的思维和不自量力的判断,缺乏领导人应有的视野、格局和高度,其结果就是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最终导致两岸两列火车对撞,受损最大的是台湾。”他劝其认清习近平总书记“令人生畏的原则性和道义感”,切莫对大陆误读误判,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冲动。

  朱卫东反覆强调,现在的两岸僵局并不是大陆造成的,也非大陆所愿。大陆并未对台施加压力,台湾之所以感到压力是其单方面挑战和背弃既定规则造成的。大陆的标准“认同‘九二共识’及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内涵”从未改变过,“大陆对台各政党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并没有为蔡英文量身定做、提出一个超过马英九的更新更高的标准。”

  问题是为什么马英九能走得通而蔡英文却过不去?他称,关键是蔡根本不认同大陆的标准,还想收割建立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的成果,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朱卫东称,若蔡当局现在认同这个标准,两岸关系立刻柳暗花明。

  他期望外界以同理心的角度,理解和支持大陆对“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的坚持。若大陆放弃标准,不仅过去的努力前功尽弃,对广大认同“九二共识”的人们也不公平,更会使“台独”分裂势力有恃无恐,从而更不利于台海和平稳定。

  玩弄两手策略 挟民意搞对抗

  朱卫东认为,蔡英文执政最大特点是两面性,对内对外都搞两手策略。在两岸关系上,以“示弱”逃避责任、欺骗舆论,以“逞强”力抗大陆、笼络人心,企图塑造不改“台独”也能维持现状的假象;但这种小技巧、小策略在大格局、大趋势面前是无力无效的。朱卫东表示,僵局之下的对抗,历来比的是实力,“这是一场立规矩之战,大陆有足够的战略定力、战略自信和战略耐心,工具箱里也有足够的工具可以用。因为目前面临的所有困难和挑战,是在大陆越来越好、实力越来越强的背景下发生的,时与势都站在大陆一边而不是‘台独’一边。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对于民进党挟民意搞对抗的做法,他强调,大陆重视尊重岛内民意,但绝不会被民意绑架挟持,大陆不仅关心台湾民意,更在意13亿人民的民意。

  加强民间交流 慎防“台独”复活

  朱卫东在受访中特别提醒,目前两岸关系一些动向值得高度警惕,那就是蔡当局把“力抗大陆”变为凝聚岛内民心、转移其施政败绩的工具和筹码。“随蔡英文支持度快速下滑、社会民怨升高,近期岛内‘台独’势力挑衅大陆底线的动作频频,这种冒险行径不仅加剧了两岸的不信任和对抗,更令两岸关系失控的风险增加。”

  他反覆强调,此种风险有升级失控的可能,不排除蔡当局在特定情况下利用其执政地位进行“台独”冒险,诸如创造“公投自决”条件、推动“宪改”、“大法官释宪”将两岸关系定位为“特殊两国论”等踩踏两岸关系红线的行为。倘若此,大陆只能毫不手软地加以遏制,构建“反独遏独”的防火墙。对于当下两岸关系的重大风险点应该进行必要的危机管控。

  朱卫东称,大陆仍应通过加强各个方面的对话沟通,以解决战略互疑和信任赤字问题,避免误读误判。同时要继续加强两岸各领域的民间交流,“越是困难,越要有定力和信心,从可做能做入手,真正让台湾人民感受到不同道路带来的不同结果。”

  朱卫东希望国民党内多鼓励洪秀柱。图为洪秀柱昨日赴陆,蓝营支持者到机场送行。中央社

  维护两岸和平 陆释善意诚意

  朱卫东表示,在岛内政治发生重大质变、民进党全面执政推行“台独”路线,国民党完全下野、洪秀柱带领国民党浴火重生的关键时刻,即将举行的“习洪会”和“两岸和平发展论坛”体现了大陆方面的善意诚意,是新形势下大陆为维护两岸和平稳定、维护两岸民众福祉所做出的重要举措。“在蔡英文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关系冷冻的情况下,大陆只能做‘操之在我’的部分,此次论坛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是大陆维护两岸和平发展成果的良苦用心。”

  探讨和平协议 当前恰当必要

  朱卫东表示,目前会晤内容尚未看到,洪秀柱希望谈“和平政纲”以对抗民进党的“台独政纲”,这是一个紧扣形势、问题导向鲜明的主题,十分恰当必要。

  他指出,台湾民众不要以为在马英九时期的和平红利就像空气和水一样自然而然、理所当然,须知目前蔡英文拒绝“九二共识”、大搞“去中国化”活动、“力抗中国”的做法就是在破坏和平,是对两岸和平最大的现实威胁。因此,探讨两岸和平协议与两岸和平制度化问题在当前尤为重要。

  “习洪会”遏“台独” 深化国共互信

  朱卫东对此次“习洪会”有积极的预期,希望借此深化国共两党的政治互信,为对抗僵局下的两岸关系搭建新桥梁、带来新希望。他认为,洪主席在国民党再次下野背景下顶住压力首访大陆实现两党领导人会面,难能可贵,意义深远。“习洪会”是两党对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一共同政治基础的再确认、再保证,对于国民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彰显自身价值和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大有裨益,亦即,国民党可以为台湾民众做民进党做不到的事。

  转型和平论坛 发挥独特作用

  朱卫东并表示,国共论坛淡化政党色彩,顺应新形势转型为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将更有生机活力、更具充沛动能,有助于国民党在两岸交流中发挥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

  他称,即使国民党在野,2005年“胡连会”所达成的愿景,也都在后期逐一落实,其结果为国民党2008年上台创造了条件,更为两岸关系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共同的政治基础。他认为,实践证明,两党最高层的会晤和各种论坛平台,都在不同阶段为两岸关系发挥了指南针和稳定器的作用,达到了确保互信、指明方向的目的。

  国民党陷险境 “两岸牌”或解困

  朱卫东认为,国民党在年初两场选举中的惨败空前绝后,能否置之死地而后生要看其自身的内生力量和外部环境的有效配合。现在国民党已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仅首次完全下野,更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

  绿营政治追杀 内斗内耗严重

  他指出,在外,民进党正加紧对国民党进行无所不用其极的政治追杀:通过制定“不当党产处理条例”斩断其财经命脉,使国民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而动弹不得;通过制定所谓“促进转型正义条例”,将国民党打成不公不义、压迫台湾人民的外来政党,以摧毁其生存发展的正当性。在内,国民党自身长期存在的历史包袱,诸如缺乏共同的理想信念、严重的不团结以及缺少干将、忽视青年等诸多顽疾一个都没有少。现在即使民进党“抄家灭族”刀架脖子上,国民党依然故我,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内耗严重。

  朱卫东直言,未来若国民党不能正确定位自己、发挥自身特长优势、正确总结失败教训,下一次选举仍旧摆脱不了失败的宿命。

  洪非“亲中卖台” 为台湾找出路

  他称,此次洪秀柱在国民党的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抉择,即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与大陆携手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提振国民党士气,更是为台湾人民找出路,让人民真正感受到两条不同道路、不同路线带来的巨大反差。“此时此刻,两岸关系已成为洪秀柱能够打出的唯一一张‘王牌’,也是国民党浴火重生的希望所在。”

  针对岛内目前围绕洪访大陆的一些杂音,朱卫东强调,此次“习洪会”对国民党、对两岸关系,都是一个重要契机,洪秀柱此访不仅是为国民党重生而来,也是替台湾人民发声,是展现僵局下民进党无所作为、国民党积极作为的重要方式,绝不应被污名化为“亲中卖台”。

  他指出,现在国民党内一些人出于私利也跟绿营质疑抨击洪,什么不能“同表”要“各表”、不能谈和平协议要谈经贸等等,其实都是舍本逐末、定位不清。“九二共识”的核心和灵魂就是一中原则,对两岸关系的性质是“两岸同属一中”还是属于“两国论”要有正确的认知;国民党已经下野,多谈经贸也落实不了,况且,没有两岸和平发展何来正常的两岸经贸。

  党内同舟共济 切勿饮鸩止渴

  朱卫东希望,国民党内能给洪多一些掌声和鼓励,少一些杂音和批评,现在需要的是同舟共济的正能量,互相拆台就是一起下台。“望国民党一些有权势的人能够识大体顾大局,正确地定位自己、正确地总结失败教训,千万不能饮鸩止渴、东施效颦,在民进党设定的游戏规则里拿香跟拜。国民党一旦民进党化,迷失自我和方向,便失去存在的价值,试想有了民进党,人们难道还需要一个山寨版的民进党吗?”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7115,"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html/china/info_1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