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过来自世界各地的“洋面孔”,他(她)们都有在中国工作或生活的经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愿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并为之奋斗。
打开中国共产党章程,我们会发现第一章第一条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加入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可以看出,拥有中国国籍是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前提条件之一。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第一至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或修改的党章,都规定中共党员可以不受国籍的限制,到了1956年中共八大时才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公民才能入党,直到现在未有变化。
回顾历史就会发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外籍人士(或后来加入中国国籍的人士)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也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这些党员大多数来自亚洲,如曾创作《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朝鲜人郑律成、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的越南人洪水,随同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的印度人柯棣华等,加入反战组织的日本人佐藤猛夫……
也有的党员来自欧洲、美洲等地,如美国人马海德、波兰人爱泼斯坦、英国人刘道蕊、德国人汉斯·米勒、奥地利人傅莱……
那么外籍人士(或后来加入中国国籍的人士)为何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就直接的前提条件来讲,是因为他们来到了中国;就具体情况来讲,却因人而异。从总的情况来看,可以大致分为:理想信仰类——源于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和信仰;感动吸引类——源于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感动;教育转变类——源于在中国所受的教育和震撼,如一些来到中国战场的日本军人。除此之外,还有的是遵照共产国际的决定。
外籍人士(或后来加入中国国籍的人士)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从总的情况看,大多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到大革命时期,有他们参与促进国共两党合作、帮助创办黄埔军校等革命活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们参加革命武装斗争,以及艰苦卓绝的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他们帮助中国抗战;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也有他们积极贡献力量。
从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来看,他们有的是著名的作曲家,有的是医术高超的医生,有的是业务精湛的翻译,绝大多数都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内极为缺乏的、学有所长的行家里手。他们的工作出类拔萃,大都按照共产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智慧和精力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增进中外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他们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中许多人不愧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
外国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现在,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段珍贵而特殊的历史。(作者李蓉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下一篇:爱泼斯坦:贡献于中国从而贡献于世界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chinatoda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