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冯绍雷
2016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5周年了。与那些已有几十年历史的地区组织——诸如欧盟、阿盟、东盟,包括北约等等相比,上合组织显得远为年轻。
但是,上合组织15年来所显示的影响和成就,却远远超出了上合组织所覆盖的地区,并且正在表现出其强劲的潜能。
上合组织15年回望
15年来上合组织当然已经远远不止是停留于政治边界问题的彻底解决,而是已经建成为一个政治、安全、经济、人文各个领域的合作都得到了前所未有发展的区域合作组织。

从政治角度来看,每年一次国家元首和国家总理的正式会见,以及与此相应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上各个成员国之间深入全面交往的完整体制与机制,乃是其他区域国际组织当中很少可以看到的现象。通过这样高频率的高层政治交往,解决了大量互信和原本需要更多沟通才可以解决的问题。
从安全领域来看,2004年以后所创立的反恐安全合作机制和反恐信息中心的建立,包括频繁举行的上合组织范围内的每次军事演习,都表明了上合组织军事与安全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化。从经济合作的视角来看,尽管多边合作进程还有待进一步推进,但是各成员国为上合组织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所做的贡献,特别是在双边领域经济交往中所取得的进展,为今后的推进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基础。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没有上海合作组织的15年基础,就不会有中国在更大范围内推动“一带一路”的突破性进展。从人文交往领域观察的话,各国文化、教育、传播、旅游等各个部门,和不知其数的基层工作者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以及友谊和感情的增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明显感觉得到的一个变化是,成员国人民之间超越物质条件之上的知识、精神和思想交流的水平在实质性提升。
回想起15年前上合组织刚刚建立时,我曾经有幸在北京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发表过以下这样的一段看法。我提出:上合组织的建立,不同于其他区域国际组织,此乃是在不同文明背景、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体制、不同国家规模背景的国家间一次区域国际合作。上合组织本身所处的长时段的发展和制度变更的历史阶段特性,几乎是与生俱来地要求它的成员国具有包容大度、高屋建瓴的品格。
因此,上合组织内在地要求不同文明间的互相尊重,要求在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体制下的互相理解,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国家规模上的互相帮助。这一特性,与那些强调各国之间意识形态和体制同一为标志的、排他性的区域性组织,有着原则性的不同。这样一种具有非常不同内涵的区域国际组织,自然会在组织认同、交往规范、合作成效等等各个方面带来不少障碍。但是,可以设想一下,在新世纪以来历经沧桑的国际国内巨变过程中,如果没有了上合组织在协调沟通意愿、共同应对压力、共享合作成果、开辟合作空间等方面的巨大努力的话,那么,本地区的国家将会面临何等的困难与挑战。
不容忽视的巨大力量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如果没有上合组织15年发展的铺垫,那么也就不会有“一带一路”以及其他各国推进区域合作构想的深厚基础。

当着现今世界不光有着来自PPT、PPIT等未来的竞争性区域体制的巨大压力背景,而且,当着中国与欧亚地区转型中,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更深层次的内部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刻,上合组织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看,都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无论是经济发展运作过程中的“外部性”,无论是体制转型进程中各种“外溢现象”,更何况来自外部世界的无论是所谓“利好机遇”还是威逼利诱,都需要这样一个统摄全局的具有高度权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来协调和应对各种内外事务。
对于一些国际现象来说,是需要从一个长时段历史发展过程中,去体味它存在意义的。上海合作组织就是这样的一个历史性现象。数千年来,欧亚大陆发展造成的是“两头高、中间低”的客观现象:大体而言,西欧和东亚具有较好的发展机遇和现实水准,而地处大陆东西两端之间的所谓“欧亚地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客观上较少发展机遇与空间,这是目前欧亚地区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如何实现欧亚大陆整体的提升,在使得欧亚大陆的内陆部分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自己获得新的提升,是一个新目标。
更何况,地处内陆的欧亚地区也从来不甘于落后,相反,有着足以令我们能够实现互补的巨大经济与社会潜能。看来,义无返顾地推进与这一地区的合作,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历史性任务。从建立上合组织,一直到今天的“一带一路”,包括各国都已提出的区域性合作构想来看,这是一个具有极大利益和意愿公约数的机遇。去年5月以来,中俄领导人所提出的关于“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进行对接的战略构想,乃是这一进程的最新政治体现。这是上合组织发展的一个难得的历史性重要时刻。
没有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会一帆风顺地获得发展与进步。就当前来说,上合组织如何在经济与安全这两个功能上获得实质性的推进,这远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有可能,这是未来上合组织发展过程中的最大考验之所在。去年,乌法会议已经明确规定的上合组织扩员任务如何能够落实,也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既要扩大上合组织的影响力,增加发展的潜能,同时,又要使得原有成员国的权益得到尊重,这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开阔的眼界方能使这一决议得以实现。
如何使得上合组织各项议程,包括各项既有合作功能和规划、各个具体的合作项目得到高效的落实,这也是国际舆论对于上合组织的高度期待之一。也许,每一个个别的国家都还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但是,所有这些国家的优势相加,这将是一股谁也不能忽视的巨大力量。(原载于《社科报》纪念上合组织成立十五周年专刊)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chinatodayclub.com